赏诗词网

狄仁杰

狄仁杰
    狄仁杰(630年-700年11月15日),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历任汴州判佐、并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宁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复州刺史、洛州司马,以不畏权贵著称。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担任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但不久就被来俊臣诬陷下狱,平反后贬为彭泽县令,契丹之乱时被起复。神功元年(697年),狄仁杰再次拜相,任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纳言、右肃政台御史大夫。他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进封内史,并于同年病逝,追赠文昌右相,谥号文惠,后又追赠司空、梁国公。

参考资料

加资料 加资料

生平

早期事迹   狄仁杰早年考中明经科,出任汴州判佐,后在阎立本的推荐下,担任并州都督府法曹。   后来,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他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一年之内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一时名声大振。 尽忠职守   676年(仪凤元年),左威卫大将军权善才、右监门中郎将范怀义误砍昭陵柏树,唐

轶事典故

无暇语俗吏   狄仁杰小时,家里有个门人被害,县吏前来查问。众人都争相回答申辩,只有狄仁杰自顾看书,不理不睬。县吏责问他,狄仁杰道:“书中列位圣贤都在,我还未与圣贤有所沟通,哪有时间和世俗的官吏说话呢?” 沧海遗珠   狄仁杰担任汴州判佐时,被小吏诬告。当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在审问之时发现他是个德

人物评价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家庭成员

祖父:狄孝绪,曾任尚书左丞。 父亲:狄知逊,曾任夔州长史。 儿子:狄光嗣,历任司府丞、户部员外郎、淄许贝三州刺史、太府少卿、扬州长史、歙州别驾。 儿子:狄光远,曾持狄仁杰所写的帛书向武则天鸣冤。 儿子:狄景晖,曾任魏州司功参军,因贪婪残暴,受到百姓的痛恨,狄仁杰的生祠也因此被砸毁。

后世纪念

狄仁杰墓   狄仁杰墓位于洛阳城东十二公里的白马寺旁(现被圈入白马寺),为一圆形土丘。墓前今存碑石两方,较大的石方上书“有唐忠臣狄梁公墓”八字。 狄公祠   狄公祠位于江西彭泽县黄岭乡姚家村西,原为唐旧县街北门衙狱。据彭泽县志记载,狄仁杰任彭泽令期间,将囚犯免除死罪,囚犯以土在狱侧积成小丘,称为“纵囚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