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词网

叶法善

叶法善
    叶法善(616年-720年),字道元、太素、罗浮真人,括州括苍县(今浙江省丽水市)人。叶法善郡望是南阳郡,占籍为松阳卯山怀德里,乡贯是栝州松阳。据传叶生于隋炀帝大业十二年(西元616年),卒于唐明皇开元十年(西元722年),一说尸解于开元八年(720年),地曰景龙观。年一百又七岁。无病而终,羽化成仙,墓址在今丽水市境内。叶法善道门弟子之众,道教史上罕有匹俦。据史料记载叶法善 “好古学文,十一诵诗书,十二学礼乐,研穷周易,耽味老庄,河洛图纬,悉皆详览” 。叶法善为唐朝时道教天师。授予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景龙观主,叶法善祖宗四代皆为道士。祖父叶国重,弘道有功,谥有道先生;父亲慧明荫封歙州刺史,赐号淳和。代表作品《留诗》。据《旧唐书》记载,叶法善“少传符箓,尤能厌劾鬼神”。他和其叔祖叶静能都非常有名,许多实际很有传奇色彩,唐代许多文学作品以他们二人为题材。叶法善有双铜印遗世,俗称“天师印”,被奉为驱魔之宝。印文一为“南阳开国”,一为“道经师宝”。”道经师宝“世代在松阳玉岩叶氏宗祠世代供奉,文革时在遂昌文化馆遗失。叶法善之祖,名国重,葬于松阳之酉山,法善于其处置道院,立碑于下,并请北海为其祖作碑文。北海梦叶法善再来求书,允之,书未尽,钟鸣梦觉,至丁字下,数点而止。当法善刻碑毕,将墨本前往致谢,北海惊道:始吾以为梦,乃真邪?此即世所盛称之追魂碑,亦称丁丁碑也。

参考资料

加资料 加资料

法脉传承

叶法善师承开蒙于上清,授道于正一,得道于洞渊,净明诸派高道,对叶法善师承家以考略,对于研究叶法善的思想和发展有一定的意义,利于进一步认识叶法善在道教历史上的影响和贡献。   南宋之前,松阳叶法善后裔叶氏道教法脉传承主要围绕本宗族内传承,南宋后逐渐开始传与他姓,在浙西南松阳,遂昌,龙泉等地偏远山区保留着的的“灵宝仙

叶天师古迹

在松阳卯山存有叶法善修道多处古迹,山顶原有通天宫、点易亭、试剑石、紫霞宫,久废。目前仅有一口井和石墙依稀可见当年景象。遂昌云峰镇天师殿历史悠久,主要供奉叶法善天师,清光绪《遂昌县志》卷二记载:“牛头山在邑东35里,峰峦层叠有九,又名“九云峰”,与松阳接境。世传真人叶法善曾骑虎创庵于顶,修炼飞升而去。后人即其庵建天师

野史逸闻

唐玄宗在正月十五日夜晚,于上阳宫内大摆彩灯,庭院里也点起火,自禁门到殿门都点起蜡烛,连绵不断,光照宫室,灯火辉煌如同白天。   时尚方都匠毛顺心多巧思,利用彩绸打结,做成灯楼二十间,楼高一百五十尺,上面悬挂金银珠玉等物,微风吹来,铿锵悦耳,又以灯光照射,呈现出龙凤虎豹飞腾跳跃的形状,这些奇幻多彩的景观,好像并非人

正史传记

叶法善对佛教的排斥,主要表现是以法术挫败僧人 。《唐鸿胪卿越国公灵虚见素真人传》 : “有中书侍郎女,以狐魅为祟,颠狂猖厥,鬼语神讶。女每见一僧乘青骡来至,其病遂作。奉劫命师为治。真人欲示神变,谓侍郎曰: 贫道辟谷日久,疲羸无力,希一饱饭,当即为治。侍郎即遣家人具蔬饭。真人一饭一斛,钙三硕。瓜菜果实,莫以数计,见者

护国天师

《唐鸿胪卿越置公灵虚见素真人传》记载:叶法善,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元真护国天师。《正统道藏》中多处有记载,叶法善为道教天师。

唐代著名道士叶法善的宗教领袖地位

叶法善作为世代相传的著名道士,受到李唐皇朝的重视当始于高宗李治一朝。高宗李治(650-683)嗣位之初,政权执掌在长孙无忌、禇遂良等贞观老臣手中,其基本国策仍是沿袭贞规遗规,在宗教政策上继续奉行崇道抑佛的政策。高宗一朝对于道教主要做了以下四件事:   第一,尊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并立祠庙加以祭祀,首开唐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