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传说:若考古时候的大禹,又名文命,他的功德广布到了四海。他曾经接受帝舜的征询,发表自己的见解道:“为君的能知道为君的艰难,为臣的能知道为臣的艰难,那么,政事就能治理好,人民也就会迅速修德了。”帝舜道:“这话不错。确实像这样,那么,好主意就不会被搁置不用,贤才就不会被遗弃在田野之间,万邦都会太平。凡事都考察群众的意见,常常放弃自己不正确的意见,听从别人正确的意见;为政不虐待无告的穷人,用人不忽视卑贱的贤才,这只有帝尧的时候才能做到。”益插嘴道:“嗨!帝尧的道德广大而又能运用,真是圣哲神明,能武能文,所以皇天特别照顾他,命他统治四海,为天下的大君。”
禹说:“凡是顺道从善的就得福,逆道从恶的就得祸,这真像影随形、响应声一样!”益说:“咦!可得警戒这一点啊!只有时刻警戒自己,才能免于后忧。不要破坏法规制度,不要优游流于放纵,不要过度玩乐;任用贤才不要三心二意,铲除邪恶不要犹豫不决,谋划尚有疑问就不要勉强施行。这样,你心中的一切思虑都会通明透亮了。不要违反正道去求取百姓的称誉,也不要不顾百姓的意见去满足自己的欲望。思想不怠惰,政事不荒废,那么,四夷都会来归附你的。”
禹说:“帝!您要记住啊!修德主要表现在搞好政事,而为政的中心在于养育人民。水火金木土谷这六府要修治好,端正人民品德、丰富人民财用、改善人民生活这三件事要互相配合。这九个方面的功业都要安排得有秩序,有了秩序,人民自然欢欣鼓舞,歌功颂德了。对于勤劳的人,要用美好的前景去诱导他们;对于怠惰的人,要用刑罚去督责他们;而当人民受到德泽感到欢欣的时候,就要及时鼓励他们开展歌咏活动,使之乐而忘芳,干劲不衰。”帝舜道:“讲得对!现在水土治平,万物得以成长,六府三事确实治理得很有秩序,万世以后都要仰赖那时你的大功啊!”
帝舜道:“禹,你来!我居帝位已经三十三年了,如今已到老耄昏聩的时期,掌握这样烦忙的政事委实感到疲倦。你平日是从不懈怠的,今后要接替我总管众民啊!”禹连忙答道:“我的品德不能胜任,人民不会依从我的,不如皋陶勇往力行,积极种德,德泽普及下民,民众都怀念他。帝!您可要顾念他啊!他平日一心挂念的就在于种德这件事还有欠缺,偶而放下心来也就在于这件事有了成绩;他经常在口头上谈论的就在于这件事,真诚出自内心的也就在于这件事。所以说,您可得要顾念他的大功啊!”帝舜于是转向皋陶说:“皋陶!现在广大臣民没有一个干犯我的法纪的,这是由于你任我的士师,能够正确运用五刑来辅助五教,期望使我的政事达到治理的境地。要用刑罚来达到消灭刑罚的目的,使人民都能走上正道,那时你的功劳就大了!”皋陶回答道:“帝!您的德行毫无过差,对下边的要求简明扼要,治理民众非常宽大;刑罚不牵连子女,而奖赏却延及后世;对偶然的过失,再大也给以宥赦,对明知故犯的罪恶,再小也处以刑罚;罚罪有疑问就从轻发落,赏功有疑问却从重给奖;与其杀害无辜的人,宁可犯不执行常法的过失:这种好生的美德,已经融洽到人民心里,因此,人民都能守规矩,不犯官家的法纪。”帝舜道:“使我能如愿以治理人民,四方都听从我的命令,好像草木随风而动,这都是你做的好事啊!”
然后,舜又转回来对禹说:“来,禹!当年天降洪水来警戒我,能够言行一致,既在治平水土中成就功业,又在民众中建立威信的,就数你最贤;既能勤劳为邦,又能节俭持家,不自满自大,这也数你最贤。你正因为不自逞能,所以天下没有一个人敢与你争能;你正因为不自居功,所以天下没有一个人敢与你争功。我真诚赞美你的品德,嘉许你的大功。天命已经降落到你的身上,你终将升任大君。人心是危险难安的,道心却微妙难明。惟有精心体察,专心守住,才能坚持一条不偏不倚的正确路线。没有考核事实的言语不要听,没有征询群众意见的主意不要用。可爱的不是君而是民,可畏的不是民而是君失其道。民众没有大君他们又爱戴谁呢?大君没有民众就无人跟他守邦了。一定要谨慎啊!认真对待你所居的大位,切实做好你想要做的每件事。如果四海百姓都至于穷困不堪,那你做大君的天禄也就永远终结了。只有这张嘴,最爱惹是生非,讲话可得慎重啊!我要讲的都已讲完,没有什么再要讲的了。”禹还是谦让道:“那么,就一个个功臣来占卜,看谁的卜兆最吉就由谁来接位。”帝舜道:“禹!我们占卜公事,是先由于心有疑难掩蔽,然后才去请问大龟的。现在我的意志早已先定了,并经征询众人的意见都一致赞同,相信鬼神必定依从,龟筮也必定是吉了。占卜是不会重复出现吉兆的,用不着再卜了。”但是,禹还是稽首拜辞。帝舜最后断然地说:“不!只有你合适。”
正月初一日,禹在尧庙里接受了摄政的委命,率领百官行礼,像当年舜受命摄政时一样。然后,舜对禹说道:“禹!跟你商量一下,现时只有三苗不遵从我们的教令了,你去征伐他们。”禹于是大会各邦群后及其率领的人众,宣誓于众道:“整齐众多的勇士们!都来听我的命令:这无知盲动的三苗,执迷不悟,傲慢自大,违反正道,败坏常德。致使君子被遗弃在野,而小人却窃居高位,把人民抛弃不顾,因此,上天降灾于他们。我今天是用你们群后众士之力,奉天命去罚他们的罪。你们还须齐心合力,才能成就功勋。”
战事进行了三十天,苗民仍然负隅顽抗,不肯听命。益就向禹建议道:“只有道德的力量才能感动天地,再远的地方也能达到。满招损,谦受益,常常就是天道。帝舜早年受父母虐待,一个人在历山耕田,苦不堪言。但他日日号哭涕泣,仍然呼喊苍天,呼喊父母,总是诚心自责,把罪错全部承担,从不怨天怨父母。有事去见瞽瞍的时候,总是端端正正,战战兢兢。在这种时候,连顽固的瞽瞍也真能通情达理了。常言至诚感神,何况有苗?”禹连忙下拜,接受了这个好意见,说:“讲得对!”立即停战,整队班师而归。从此,帝舜也接受了益和禹的建议,大布文德,在朝堂两阶之间举行大规模的舞蹈,人们举着战争中用的盾牌和雉尾,载歌载舞,表示偃武修文。七十天之后,有苗终于自动前来归附了。
参考资料:
《尚书》又称《书》、《书经》,是一部多体裁文献汇编,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但是清华简证明传世的《尚书》部分(伪《古文尚书》部分)为伪书。该书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期总称《书》,汉代改称《尚书》,即“上古之书”。因是儒家五经之一,又称《书经》。内容主要是君王任命官员或赏赐诸侯时发布的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