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赵琰,字叔起,天水人。父温为杨难当司马。当初,苻氏叛乱,赵琰被奶妈带着奔逃到寿春,长到十四岁才回到老家。精心奉养父母,茶水饭食,必亲自调弄。皇兴年间(467~471),京城缺粮,奴婢碾粟筛出瘪谷,赵琰看见狠狠把她教训了一顿,责令她留下轻谷。曾送儿子赵应到冀州订亲,随从的人在路上偶然得到一只羊,走了三十里后,赵琰知道了,责令仆人送还原处。又在经过的路边,主人准备了羊肉汤,赵琰查知这是偷杀的羊,始终不愿就餐。派人购买耒吕刀,发现多了六把,立即让人送还主人。刀主为他所感动,坚决不收,赵琰命人把刀放下就走。开始赵琰任兖州司马,转任团城镇的副将。归还京城,任淮南王元他幕府长史。当时禁制很严,不让大臣越关葬于故乡。赵琰不能归葬双亲达三十年之久。到祭祀拜献的时候,总是不能不想归葬双亲的事。每每逢年过节,总不接受子孙的庆贺。随着年纪渐高,孝顺之情越来越深厚。他感叹岁月推移,而迁坟无期,于是不吃盐粟,断除众味,只吃麦食。八十多岁时去世。后魏迁都洛阳,儿子赵应等还乡葬祖与赵琰。
赵琰弟赵煦,字宾育。爱好音律,以擅长歌唱著称于世。官至秦州刺史。
王崇,字乾邕,阳夏雍丘人。兄弟两人都以孝顺著称于世。勤于耕种,以奉养双亲。任梁州镇南府主簿。母亲去世,他哀伤过度,倚杖才能起身,毛发也脱落了。未及下葬,权且停柩房舍西面。王崇在停柩的地方结庐而住,昼夜啼哭,引得鸠与鸽成群飞来。有一只小鸟,白色羽毛,乌黑的眼睛,形如麻雀大小,栖息在王崇房上,早晚不飞走,与他为伴。母亲丧期刚满,又遭父丧,哀伤悲痛过于礼仪规定。这一年,阳夏遭风雹袭击,风雹所经过的地方,禽兽都横遭死亡,草木摧坏折断。但风雹到了王崇田边,便停止了,十顷禾麦,竟完好无损,过了崇地,风雹又如原来一样。人们都说这是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地。王崇虽然脱去丧服,但仍住在父母墓旁。在他房前长出一根草来,草干草叶都很茂盛,人们叫不出它的名字来。到了冬天,又有鸟在王崇房内做窝,喂养三只小鸟,小鸟羽毛渐丰,性情温驯,从不惊飞。守令等地方官听说,亲自前往观看。于是州里上奏朝廷,以孝标其门庭。
参考资料:
《魏书》,北齐魏收撰,是一本纪传体史书,内容记载了公元4世纪末至6世纪中叶北魏王朝的历史。124卷,其中本纪12卷,列传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纪、列传和志篇幅过长,又分为上、下,或上、中、下3卷,实共1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