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词网

部分译文

作者:佚名

契丹,本是东胡族人,其祖先被匈奴所破,退保鲜卑山。魏时青龙年间,部落酋长比能稍有不驯,被幽州刺史王雄所杀,部落衰微,逃至潢水之南,黄龙之北。

  至后魏时,自称契丹。地处离京师东北五千多里。东接高丽,西连奚,南挨营州,北靠....、室韦,以冷陉山为屏障自卫。逐猎往来,居无定处。其君长为大贺氏,有精兵四万,分为八部,臣事突厥,任职俟斤。凡有调发争战,各部会合;若是猎射,则各部分散行动。与奚不和,争战若不利就退守鲜卑山。风俗与突厥大体相同。人死不埋,用马车送入大山,将尸体放在树巅。子孙死,父母早晚都哭悼;父母死,子孙不哭,也没有服丧期。

  武德年间,大酋长孙敖曹与....君长突地稽都派人入朝,而君长们时有骚扰边境之事。两年后,君长咄罗派使者来贡名马、丰貂。贞观二年(628),君长摩会来降。突厥的颉利可汗不愿意外夷与唐和好,请求拿梁师都与契丹交换。

  太宗说“:契丹、突厥不同类。现在契丹已经降我了,怎么还可以索要?师都,原是唐的编户,抢夺我的州部,突厥竟然容纳助他,我正准备擒拿他,决不可用他换降者。”第二年,摩会又入朝,皇帝赐他鼓纛,从此有例贡。皇帝讨伐高丽,调发所有酋长与奚的首领从军。班师时,皇帝过营州,召集君长窟哥及老人等,分级赐给缯绸等物,委任窟哥为左武卫将军。

  大酋辱纥主曲据又率众归降。即列其部为玄州,委任曲据为刺史,隶属营州都督府。不久,窟哥全部都来归附,于是设置松漠都督府,委派窟哥为使掌管十州诸军事、松漠都督,封爵无极男,赐姓李氏。列达稽部为峭落州,纥便部为弹汗州,独活部为无逢州,芬问部为羽陵州,突便部为日连州,芮奚部为徒河州,坠斤部为万丹州,伏部为匹黎,赤山二州,都隶属松漠府,即任辱纥主为刺史。

  窟哥死,契丹与奚联手叛乱。行军总管阿史德枢宾等抓住松漠都督阿卜固献到东都。窟哥有两个孙子:一叫枯莫离,任左卫将军、弹汗州刺史,封爵归顺郡王;一叫尽忠,任武卫大将军、松漠都督。契丹别部酋帅孙敖曹有个孙子叫万荣,任归诚州刺史。那时,营州都督赵文岁羽骄且贪,多次侵侮下属,尽忠等人心中怨恨。孙万荣本是以侍子身份入朝的,了解中国的虚实,于是共同举兵杀了赵文岁羽,窃据营州谋反。尽忠自称是无上可汗,任万荣为将,纵兵四处侵略,所到之处即被攻下,不到二十天,聚众几万人,妄称有十万,攻打崇州,擒拿讨击副使许钦寂。武后怒,诏令鹰扬将军曹仁师、金吾大将军张玄遇、右武威大将军李多祚、司农少卿麻仁节等二十八员大将率兵讨伐;派梁王武三思为榆关道安抚大使,纳言姚王寿为副使。改称万荣为万斩,尽忠为尽灭。诸将与万荣战于西硖石黄獐谷,王师败,张玄遇、麻仁节被俘。

  进攻平州,也不胜。败书报入朝廷,武后派右武卫大将军建安王武攸宜为清边道大总管,进攻契丹;召募天下勇敢的奴隶,官府付给主人该奴的身价,开拔去击契丹。万荣夜里悄悄地偷袭檀州,清边道副总管张九节召募敢死勇士数百人迎战,万荣败逃入山。不久尽忠死,突厥默啜击破其部。万荣收聚散兵重整旗鼓,派别将骆务整、何阿小入冀州,杀刺史陆宝积,掳掠数千人。

  武后听说尽忠死,再诏令夏官尚书王孝杰、羽林卫将军苏宏晖率兵十七万去讨契丹,在东硖石一仗,王师败,王孝杰战死。万荣乘胜屠掠幽州。武攸宜派将讨伐捉拿,不能取胜。于是诏命右金吾卫大将军、河内郡王武懿宗为神兵道大总管,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娄师德为清边道大总管,右武威卫大将军沙吒忠义为清边中道前军总管,带兵二十万讨贼。

  万荣勇猛异常,浩荡南行,践踏瀛州属县,恣肆无所忌惮。神兵道总管杨玄基率奚兵掩击其尾部,契丹大败。擒获何阿小,令别将李楷固、骆务整投降,收缴兵器堆积如山。万荣弃军逃走,残兵再次集聚,与奚兵搏战,奚兵四面出击,契丹大败,万荣东逃。张九节设了三道埋伏线等他,万荣窘困,与家奴轻骑避至潞河东,疲惫极了,卧林下休息,家奴斩其首。张九节将其首传运至东都,余众溃败。武攸宜凯旋。武后很高兴,大赦天下,改元为神功。

  契丹不能立国,于是依附突厥。久视元年(700),诏令左玉钤卫大将军李楷固、右武威卫将军骆务整讨伐契丹,取胜。这两人原是契丹的良将,曾侵犯边境,多次让官军吃败仗。至此为唐立功。

  开元二年(713),尽忠的表弟都督李失活因默啜政衰,率部落与颉利发伊健啜来归附,玄宗赐给丹书铁券。两年后,与奚君长李大酉甫同入朝。诏令再置松漠府,任李失活为都督,封爵松漠郡王,授职左金吾卫大将军;就在其府设置静析军,派失活为经略大使,他所统辖八部都提拔其酋长为刺史。诏命将军薛泰为押蕃落使,督军镇抚。皇帝封东平王外孙杨元嗣的女儿为永乐公主,嫁给失活。

  第二年,失活死,追赠特进,皇帝派使者吊祭。让失活弟中郎将娑固袭封及所领官职。明年,娑固与公主来朝,宴饮招待,赏赐甚多。

  静析军副使可突于骁勇且得众心,娑固想除掉他,决心未下,可突于反过来攻娑固,娑固逃奔营州。都督许钦澹派州中甲兵五百会同奚君长李大酉甫兵共攻可突于,不胜,娑固、大酉甫均战死,钦澹害怕,将军队迁入榆关。可突于拥娑固的堂叔郁于为君长,派使者入朝谢罪。皇帝下诏,就封郁于为松漠郡王,而赦免可突于。郁于来朝,授职率更令,将宗室所生女慕容氏封为燕郡公主许配给他。可突于也来朝,提升为左羽林卫将军。郁于死,弟吐于即位,与可突于相互猜忌,不能安定其属下,于是带了公主来朝投奔,皇帝改封他为辽阳郡王,留任宿卫。

  可突于拥尽忠之弟邵固为君主。有诏同意他继袭王位。天子封禅,邵固与各蕃长都随从到行宫。第二年,委任邵固为左羽林卫大将军,改封广化郡王,将宗室所生女陈氏封为东华公主,许配邵固。

  有诏封其部酋长百余人为官。邵固派儿子入侍。

  可突于又来朝,宰相李元..未以礼接待,怏怏而归。张说说:“可突于人面兽心,惟利是视。现正掌国政,人心归附。不用礼羁縻他,以后不来了。”三年后,可突于杀了邵固,立屈烈为王,胁迫奚人共降突厥,东华公主投奔平卢军。

  诏令幽州长史、掌管范阳节度事赵含章去讨伐,派中书舍人裴宽、给事中薛亻品广募壮士,授职忠王浚为河北道行军元帅,派御史大夫李朝隐、京兆尹裴亻由先为副元帅,率领程伯献、张文俨、宋之悌、李东蒙、赵万功、郭英杰等八总管的兵讨伐契丹。后来又要忠王兼任河东道诸军元帅。忠王没有启程。于是诏令礼部尚书、信安郡王..为河北道行军副元帅,与赵含章一道出塞捕获贼人,将契丹打得大败,可突于逃走,奚人降。信安郡王将契丹及奚被杀被俘的人祭告宗庙。

  第二年,可突于侵扰边境,幽州长史薛楚玉、副总管郭英杰、吴克勤、乌知义、罗守忠率领一万骑兵以及奚兵来反击,战于都山下。可突于率了突厥兵来,奚人害怕了,犹豫不定,后来分散逃走,据守险地。乌知义、罗守忠败,郭英杰、吴克勤战死,唐兵被杀的有万人。皇帝提拔张守王圭为幽州长史去指挥、治理。守王圭善于指挥战役,可突于害怕了,表面请降,而实际上渐往西北去倚靠突厥。其时,契丹衙官李过折与可突于有些矛盾,守王圭让客座管记王悔私下里邀约李过折,用兵包围可突于。过折当晚斩杀可突于、屈烈及其支党几十人后归附。守王圭派过折统帅可突于部,将可突于等人的头装盒传送东都。诏封李过折北平郡王,任松漠都督。后来,可突于的残党击杀了李过折并其家属,只有一个儿子剌乾逃奔安东免难,任职左骁卫将军。开元二十五年(737),张守王圭讨伐契丹,两次击破其军。有诏令自这次战争开始,作战有功一定要祭告宗庙。

  天宝四年(745),契丹大酋李怀秀降。委任他为松漠都督,封崇顺王,将宗室所生女独孤氏封为静乐公主许配给李怀秀。这一年,怀秀杀了公主叛离而去。

  范阳节度使安禄山将他击破。改封其酋长楷落为恭仁王,代理松漠都督。其时安禄山正得宠,上表请求去讨伐契丹以称皇帝心意。调发幽州、云中、平卢、河东的兵共十多万,用奚人为向导,大战于潢水之南。禄山败,死者几千人。从此禄山与契丹相互侵掠不停,直到安禄山反叛才罢。

  契丹在开元天宝年间,派使入朝贡献不下二十次。以前,派范阳节度使为押奚、契丹使,自肃宗至德年后,藩镇专有其地,致力于自安。险处的防守及侦察格外严谨,不使边界有事,奚、契丹也很少来侵扰,每年还选酋豪们几十人入长安朝会。每次引见,都赐与有秩,其下几百人都馆宿幽州。至德、宝应年间两次入朝贡献,大历中入朝十三次,贞元年间三次,元和年间七次,大和、开成年间四次。但是天子不喜欢契丹外附回鹘,所以不再封爵任官给他们的首领。会昌二年(842),回鹘被攻破,契丹酋长屈戍再次归附。授他云麾将军,任守右武卫将军。此时,幽州节度使张仲武为了换回回鹘所给的旧印,赐契丹唐制新印,印文是“奉国契丹之印”。

  懿宗咸通年间,契丹王习尔之两次派使者入朝,部落渐强。习尔之死,族人钦德即位。光启时,天下盗贼蜂起,北疆多事。契丹乘机攻取奚、室韦,小小部种都听其指挥。于是侵扰幽州、蓟州。刘仁恭发所有的兵力越过摘星山去讨伐,烧毁塞下牧草,使契丹不能放牧,马很多饿死。契丹只好求盟,献良马求牧地,刘仁恭同意。后来又毁约来侵扰,刘守光戍守平州,契丹将一万骑兵入州,守光假装与他们言和,在野外设帐宴饮,伏兵擒其大将。契丹众人悲痛,愿用五千匹马赎人。刘守光不同意。钦德用重金来请求,这才与他们盟誓。以后十年契丹不敢来侵犯。

  钦德晚年政令权威不强,契丹八部的大人法中有三年一换的条款,那时耶律阿保机建鼓旗为一部,不肯换,自称为契丹王而统领了国家,大贺氏就亡了。
 
  奚,也是东胡种,被匈奴打败后退守乌丸山,汉时曹操曾斩杀手下帅将蹋顿,就是奚的后代。后魏时他们自称库真奚,居于鲜卑的旧地,在京师东北四千多里。其地东北接契丹,西连突厥,南为白浪河,北连靅国。与突厥同俗,逐水草而放牧,以毡庐为房舍,用车环绕周围为营。君长日常有五百人持兵器在牙廷守卫,其余的部落都散居在山谷间。国内无赋税,以射猎为资产。庄稼多糜子,收获后窖藏于山下。凿木为臼,用瓦罐煮饭,掺寒水而食。其马长于登高,羊黑色。盛夏时迁徙到冷陉山,山在妫州西北。到隋时去掉“库真”,单称奚。

  武德年中,高开道两次借他们的兵入侵幽州,长史王诜将他们击破。太宗贞观三年(629)才派人来朝,以后十七年中共来朝贡四次。皇帝亲征高丽,奚大酋苏支随战有功。几年后,其君长可度者来归附,皇帝设置饶乐都督府,授可度者长使持节六州诸军事、饶乐都督,封爵楼烦县公,赐姓李。将阿会部列为弱水州,处和部列为祁黎州,奥失部列为洛瑰州,度稽部列为太鲁州,元俟折部列为渴野州,各州均以原酋领辱纥主为刺史,隶属饶乐府。再置东夷都护府于营州,兼统松漠、饶乐等地,设东夷校尉。

  显庆年间,可度者死,奚人叛。显庆五年(660)派定襄都督阿史德枢宾、左武侯将军延陀梯真、居延州都督李含珠等人为冷陉道行军总管。第二年,诏令尚书右丞崔余庆持节总护定襄等三都督前往讨伐。奚害怕了,乞降,斩杀其王匹帝。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反叛,奚也反,与突厥互为表里,号称“两蕃”。延和元年(712),派左羽林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孙亻全,左骁卫将军李楷洛,左威卫将军周以悌率兵十二万,分为三军袭击其部落。驻军冷陉。前军李楷洛与奚酋长李大酉甫交战,不利。孙亻全害怕,按军不敢救,骗李大酉甫说:“我是奉诏来慰抚你们的。而李楷洛不听指挥与你们交战。这不是天子的意旨,我正要斩他示众呢。”大酉甫说:“如果确实是来慰抚的,带来什么东西赐给我们呢?”孙亻全拿出军中的绸缎、锦袍、玉带等给他,李大酉甫称谢,请孙亻全班师。全军才得脱身,但返回时大家争先恐后,无队伍行列可言。

  大酉甫的兵随后追击,王师大败。杀伤好几万,孙亻全、周以悌都被俘,送交默啜,遭到杀害。当时朝廷正多事,无暇去讨伐。

  玄宗开元二年(714),奚派奥苏悔落来请降,封奚酋为饶乐郡王,委任为左金吾卫大将军、饶乐都督。又诏令宗室所生女辛封为固安公主,嫁给李大酉甫。第二年,李大酉甫亲自入朝成婚。恢复营州都督府,派右领军将军李济持节护送回国。李大酉甫后来与契丹可突于交战,战死。弟鲁苏继承其位,继袭王爵。诏令鲁苏兼保塞军经略大使。牙官塞默羯谋叛,固安公主设宴将他诱杀。皇帝嘉奖其功劳,赐公主财物上万。其时固安公主与其母不和,互相控告。于是另以盛安公主的女儿韦封为东光公主嫁鲁苏为妻。三年后,封鲁苏为奉诚郡王,任右羽林卫将军,提拔其首领二百人为郎将。

  后来,契丹可突于反叛,胁迫奚一同依附突厥。鲁苏不能控制,于是逃奔榆关,东光公主奔归平卢。幽州长史赵含章发清夷军击败了叛众,奚众才渐渐回归。第二年,信安王..讨叛,奚酋李诗锁高等部落五千帐归降,列其地为归义州,封李诗为归义王,任他为左羽林军大将军、本州都督,赐帛十万段,移其部落于幽州侧。

  李诗死,子延宠即位,又与契丹伙同反叛,被幽州长史张守王圭所困。延宠降,仍任他为饶乐都督,封怀信王,以宗室所生女杨氏封为宜芳公主嫁延宠为妻。延宠杀了公主又叛,诏令立另一酋长婆固为昭信王、饶乐都督,平定其部落。安禄山节度范阳时,邀边功,多次与之鏖战,擒人献俘。诛杀其君王李日越,挑选俘虏中的骁壮者派去戍守云南。终玄宗之世,八次来朝贡献,至德大历年间共入朝十二次。

  贞元四年(788),与室韦攻打振武。

  七年后,幽州兵击破奚兵六万。德宗时,两次朝献。元和元年,奚君梅落亲自入朝,诏令任他为检校司空,封为归诚郡王。任其部酋索氏为左威卫将军,檀、蓟两州游弈兵马使。任没辱孤为平州游弈兵马使,均赐姓李氏。然而他们暗中勾结回鹘、室韦侵犯西城、振武。终宪宗之世,四次朝献。

  大和四年(830),再次侵扰边界,卢龙的李载义将他打败,俘获大将二百余人,缚其帅茹羯来献。文宗赦其罪,赐给冠带,任他为右骁卫将军。五年后,大首领匿舍朗来朝。大中元年(847),北部众山奚都反叛,卢龙的张仲武抓获大酋领,焚烧帐落二十万,收取其刺史以下的面耳三百人,牛羊七万,辎贮五百车入献京师。咸通九年(868),奚王突董苏派大都督萨葛入朝。

  此后,契丹日强,奚不敢也不能与之抗衡,就举部依附。契丹政苛严,奚又有怨恨。其酋长去诸,引支部来归附,据守妫州北山,从此就有了东奚与西奚两部。

参考资料:

1、 佚名.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1387100042303.html
    

《新唐书》是北宋时期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全书共有225卷,其中包括本纪10卷,志50卷,表15卷,列传150卷。《新唐书》前后修史历经17年,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完成,《新唐书》修成后,其主编曾公亮曾上皇帝表“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其旧”,认为这是本书胜过《旧唐书》的地方。《新唐书》在体例上第一次写出了《兵志》、《选举志》,系统论述唐代府兵等军事制度和科举制度。这是我国正史体裁史书的一大开创,为以后《宋史》等所沿袭。自司马迁创纪、表、志、传体史书后,魏晋至五代,修史者志、表缺略,至《新唐书》始又恢复了这种体例的完整性。以后各朝史书,多循此制,这也是《新唐书》在我国史学史上的一大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