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汉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姓刘,讳名詗,本名知远,到登皇帝位时改为现在的讳名。他的祖先本是西突厥的沙陀部族人。四代祖讳名湍,当高祖拥有天下时,被追尊为明元皇帝,庙号叫文祖,陵墓叫懿陵;高祖母陇西李氏,追封以明贞皇后的谥号。曾祖父讳名昂,在晋代即追封为太保,到后汉追尊为恭僖皇帝,庙号叫德祖,陵墓叫沛陵;曾祖母虢国太夫人杨氏,追封以恭惠皇后的谥号。祖父讳名亻巽,在晋代即追封为太傅,到后汉追尊为昭献皇帝,庙号叫翼祖,陵墓叫威陵;祖母鲁国太夫人李氏,追封以昭穆皇后的谥号。父亲讳名王典,服侍后唐武皇李克用,做列校,晋代追封为太师,到后汉追尊为章圣皇帝,庙号叫显祖,陵墓叫肃陵;母亲吴国太夫人安氏,追封以章懿皇后的谥号。章懿皇后在唐朝乾宁二年(895)二月四日在太原生下了汉高祖。
高祖小时不爱好活动,严肃庄重很少说话,长大成人时,脸上呈紫色,眼睛白多黑少。开始时服侍后唐明宗,做了他的属下。明宗与梁人在德胜对阵时,晋高祖石敬瑭被梁军袭击,连接战马铠甲的皮条断了,汉高祖将自己骑的马给石敬瑭骑,自己骑上石敬瑭断了铠甲的马,不慌不忙地留在后面断后,石敬瑭感激他,认为他很勇敢强壮。明宗登上帝位时,石敬瑭任北京留守,因为高祖从前有保护援救自己的功劳,奏请明宗将高祖调到自己帐下,担任牙门都校。后唐应顺初年,石敬瑭镇守常山,唐明宗传召他到京师来,碰上闵帝逃奔,与石敬瑭在路上相遇,于是一同到卫州,在传送文书的人所住的邮亭中歇息。闵帝身旁的人想谋害石敬瑭,高祖悄悄派卫士石敢在袖子里藏着铁锤站在石敬瑭后面,到发生变乱时,石敢拥着石敬瑭躲进一间屋子里,用大木头将门顶住,石敢不久被杀害了,高祖率领众人全部杀死闵帝身边的人,才使石敬瑭免于被害。
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石敬瑭再次镇守河东。三年夏天,调任镇守汶阳。高祖劝石敬瑭起义称帝,辅佐他成事,密谋策划,改朝换代的初期大事,里里外外都依靠他。晋高祖任他为北京马步军都指挥使。契丹出动全部兵力同晋军一起与后唐末帝决战,在晋阳城下大败唐军张敬达部队,有投降的士卒一千多人,石敬瑭将他们交给自己的侍卫部队处理,高祖全部杀掉了他们。晋国初建时,加封高祖为检校司空,兼任侍卫马步都指挥使,暂时管理随驾六军和负责侍卫工作,不久改任陕州节度使,兼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虞候。契丹国主送别晋高祖到上党时,指着高祖对晋高祖说:“这位都军特别勇猛,没有大的缘故不可遗弃他。”晋高祖进入洛阳,委任高祖巡逻警戒,大城小邑秩序井然,没有人敢于违背法令。
天福二年(937)夏四月,加封检校太保。八月,改任许州节度使,像以前一样主管军队。三年夏四月,加封检校太傅。冬十月,授任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十一月,调任宋州节度使,加封检校太尉。十二月,加封同平章事。这时高祖与杜重威一同接受晋高祖施恩加职的诏命,高祖以与杜重威同列为耻而烦闷不乐,恳切推辞不接受诏命,几天闭门不出。晋高祖生了气,传召宰相赵莹等人商议罢免高祖兵权,让他回家。赵莹等人认为这样做不妥,于是派端明殿学士和凝到高祖的住处宣读谕旨,高祖才接受诏命。五年三月,改任邺都留守兼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九月,接受诏令到京师,晋高祖驾临他的住所。六年七月,任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七年正月,加封侍中。这时天下发生大蝗灾,而蝗虫偏偏不进入河东境内。六月,晋高祖在邺宫驾崩,晋少帝即皇帝位,加封高祖为检校太师。八年三月,提升为中书令。
开运元年(944)正月,契丹南下,契丹国主率领大军直抵澶州,派蕃将伟王领兵进入雁门关。朝廷以高祖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高祖在忻口大破伟王。旋即又接受诏令移兵奔赴土门,军队到达乐平时,契丹已经退兵,于是就回来了。三月,封为太原王。七月,兼任北面行营都统。二年四月,封为北平王。三年五月,加封太尉。同月,高祖诛杀吐谷浑白承福等五支部族,共四百人,以另一部族的王义宗统领五族中其余的人。九月,契丹进犯边塞,高祖亲自率领牙兵到朔州南部的阳武关,大破契丹军队。十一月,契丹国主率领蕃族汉族大军从易州、定州抵达镇州,杜重威等将领在中渡桥驻军以抵御契丹大军。十二月十日,杜重威等人带着全军投降契丹。十七日,相州节度使张彦泽接受契丹命令,攻陷京城洛阳,将少帝掳掠到汴州。高祖得知后大为震惊,分兵把守边境,以备敌寇进犯。
天福十二年(947)春正月一日,契丹国主进入东京汴州城。十九日,晋少帝在封禅寺被褫夺了帝位。二十九日,少帝被挟持到北方。二月一日,契丹国主具办汉族的礼制衣服,登上崇元殿接受朝拜,诏令改晋国为大辽国,大赦天下,称年号为会同十年。同月,高祖派牙将王峻持降表到契丹,契丹国主赐给诏令褒扬嘉奖,称高祖为儿子。又赐给一根木拐。按契丹礼法,贵重的大臣才能得到这种赏赐,就像按汉族礼仪赐给几杖一样。王峻拿着木拐,契丹人望见他都纷纷到路边避让。当王峻回到太原后,高祖得以知悉契丹政治混乱,于是商议建立国号。同月,秦州节度使何建将秦州土地人民归降蜀国。十二日,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与他的文武将吏等,认为中原没有主人,高祖的威望日益隆盛,众心所归,写信劝他登上帝位,高祖谦让不答应,此后众官三次上书,诸军将吏、贵臣耆老,一个接一个地恳切陈请,才发布文告应允。
十五日,高祖在太原宫殿受册封,登上帝位,诏令改晋代开运四年为天福十二年。十八日,太祖因为晋代皇室全被迁徙到了北方,愤慨惋惜长久。这一天,率领亲信兵马奔赴土门,想到寿阳拦截迎回晋帝,听说他们已经经过了,才回师。契丹听说高祖已经建立年号,颁布伪诏剥夺高祖的官职爵位。以通事耿崇美为潞州节度使,高唐英为相州节度使,崔廷勋为河阳节度使,以扼守要害之地。二十一日,磁州盗寇首领梁晖占据相州。二十三日,高祖派都将史弘肇领兵讨伐代州,平定了代州。当初,代州刺史王晖背叛晋朝归附契丹。史弘肇一鼓作气攻下了代州,将王晖斩首示众。二十四日,临时晋州兵马留后张晏洪上奏,晋州军发生变乱,杀死知州副使骆从朗及括钱使、谏议大夫赵熙,将晋州城归顺汉朝。当时晋州留后刘在明去东京开封,朝拜契丹,由骆从朗治理军政大事,高祖正派遣张晏洪、辛处明等人去告知晋州他已登上帝位,骆从朗却将张晏洪等人囚在晋州城。晋州大将药可俦在官府杀死了骆从朗,州民们一起协力杀死了赵熙,三军将领请张晏洪做留后,辛处明做都监。二十五日,临时陕州留后赵晖、临时潞州留后王守恩,都上奏表归顺汉朝。二十七日,澶州贼寇首领王琼与部下毁断澶州浮桥,王琼战败,被杀死。当时契丹以本族人朗五做澶州节度使,契丹人性情贪婪暴虐,官吏、百姓都深受其害。王琼是澶州水运什长,于是勾结夏津贼寇首领张乙,合起来得到一千多人,沿着黄河而上,半夜偷偷发难,从南城杀死守卫将领,绝断用船搭成的浮桥,攻进北城,朗五据守主将所居的牙城以抵御他们。几天后,遇上契丹救兵赶到,王琼战败而死。契丹国主刚听到这一变乱时,害怕极了,由此无意在黄河以南久留,立即派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从汴州回到天雄镇。
三月一日,高祖诏令河东管区内,除以前旧有税收外,其他各种杂税征调全部废除。这一天,契丹国主坐在崇元殿上举行入阁的仪式,契丹国主以舅父萧翰做宣武军节度使。六日,临时延州留后高永权派遣判官李彬上奏高祖:本道节度使周密被三军将士驱逐,以高永权暂任留后一职,上表请求归顺。不久,高祖传召周密到自己出行居住的地方。七日,丹州总指挥使高彦王旬杀死契丹伪政权任命的刺史,占据州城归顺高祖。十七日,契丹国主从东京动身回归本国。这一天,高祖在赤岗住宿,到下午四五点钟,有滚雷般的声音从敌方营帐中发出。契丹从黎阳渡过黄河,就直奔相州。
四月四日,契丹国主攻取相州,杀害相州留后梁晖。梁晖是磁州滏阳人,年轻时作过强盗,碰上契丹人攻入汴州,梁晖就收集徒党,先攻入磁州,没有侵扰祸害的行为,派遣使者向高祖致意。梁晖侦察得知相州很积蓄了一些兵器,而且又无人防守,于是在三月二十一日夜晚与他的徒党们翻越城垣而攻入相州城,杀死几十个契丹人,夺取武器兵甲数以万计,因而占据了相州城。契丹国主先派伪相州节度使高唐英领兵征讨他。不久,契丹国主亲到城下,在这一月第四天攻陷相州城,于是屠戮全城。第二天,契丹国主回到北方去,命令高唐英镇守相州时,高唐英查检城中活下的人口,仅得到男男女女共七百人而已。乾皊年中,王继弘镇守相州,奏明高祖在城中得到骷髅就有十多万副,契丹杀害人民的数字,从这就可得知。
四月二十五日,册封魏国夫人李氏为皇后。二十六日,以高祖长子刘承训担任左卫上将军,第二子刘承佑担任左卫大将军,第三子刘承勋担任右卫大将军,高祖女儿彭城郡宋氏封为永宁公主,高祖侄子李承斌贝担任右卫上将军。
五月一日,临时河阳留后武行德率领全城归顺高祖。当初,契丹国主准备从东京出发北上,用船只装载着武库里的兵甲器械,从汴河运到黄河,想搬往北方,派遣奉国都虞候武行德的部队护送,拨给军士一千多人带着家属们一起上路。到河阴时,军士变乱,夺取兵器,杀死契丹的监察使者,众人推举武行德为首领,与河阴驻军会合,就从汜水抵达河阳。河阳伪节度使崔廷勋领兵抵御他们,被打败,武行德等追击败兵,崔廷勋弃城而逃,武行德因此占据河阳城。伪西京留守刘..放弃洛阳,向南逃奔许州,又逃奔东京,洛阳巡检使方太自己暂时掌管留守事务。不久,方太被武行德杀死。
同月,蕃族将领耿崇美驻扎泽州,史弘肇派先锋将领马诲领兵攻击他,耿崇美后退据守怀州。崔廷勋率领契丹人在河阳攻打武行德,武行德出战,被崔廷勋打败。汴州萧翰派蕃将高牟翰领兵援助护送刘..再回到洛阳,高牟翰返回洛阳后,在洛阳杀死前澶州节度使潘环。
五月九日,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死在镇州的栾城。赵延寿在镇州自称临时掌管契丹国务。
参考资料:
《旧五代史》,原名《五代史》,也称《梁唐晋汉周书》,是由宋太祖诏令编纂的官修史书。薛居正监修,卢多逊、扈蒙、张澹、刘兼、李穆、李九龄等同修。书中可参考的史料相当齐备,五代各朝均有实录。从公元907年朱温代唐称帝到公元960年北宋王朝建立,中原地区相继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五代王朝,中原以外存在过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小国,周边地区还有契丹、吐蕃、渤海、党项、南诏、于阗、东丹等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习惯上称之为“五代十国”。《旧五代史》记载的就是这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