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词网

部分译文

作者:佚名

高祖睿文圣武昭肃孝皇帝刘知远,祖先是沙陀族人,后来迁居太原。知远体弱不好动,沉默寡言,面呈紫色,目多白睛,为人严肃。

  和晋高祖一起当明宗的偏将,明宗与梁在德胜交战,晋高祖马甲断了,梁兵快追到,知远把自己所骑的马送给晋高祖,又取高祖的马跟在后面回来,高祖非常感谢他,高祖留守北京,知远为押衙。

  潞王从珂反叛,愍帝出奔,高祖从镇州往京城在卫州遇见愍帝到驿舍,知远派勇士石敢拿铁锤侍卫高祖以防危险。高祖与愍帝议事尚未决断,愍帝左右想动武,知远保护高祖到室内,石敢与左右格斗而死,知远立即率兵杀尽愍帝左右,只留下愍帝在驿舍而去。

  废帝入京即位,高祖又镇河东,不久发生矛盾,高祖想起兵,知远与桑维翰参加密谋策划,赞成起兵。高祖在太原即帝位,任命知远为侍卫亲军都虞候,领保义军节度使。契丹耶律德光送高祖到潞州,临别,指着知远说:“此都军很勇猛,无大故不要放弃他。”

  天福二年(937),升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忠武军节度使。不久用杜重威代知远领忠武军,徙知远领归德军节度使,知远因与重威同级感到羞耻,闭门不出。高祖大怒,想罢免他的官职,宰相赵莹认为不好,高祖才派端明殿学士和凝到他家宣谕,知远才接受任命。天福五年,徙邺都留守。九月,到京城朝见,高祖到他家里。天福六年,任河东节度使、北京留守。天福七年(942),高祖死。

  知远跟随高祖起兵太原,有佐命之功,自从出帝即位,与契丹断绝盟好,用兵北方,常常怀疑知远勋位已高,对晋多事之秋幸灾乐祸而有二心,每次都优待尊崇他。升中书令,封太原王、幽州道行营招讨使,又升北面行营都统。开运二年(945)四月,封北平王,开运三年五月,加守太尉,然而王以前从未出兵。契丹进犯澶州,派伟王攻雁门,知远在秀容打败契丹军。八月,杀吐浑白承福等族,取其资产巨万,良马数千匹。

  开运四年(947),契丹进犯京城,出帝被俘北迁,王派牙将王峻上表契丹,耶律德光称他为儿子,赐给木拐,这是少数民族的习俗,贵重如中原的几杖,不是亲信的大臣不给。王峻拿着木拐回来,契丹兵望见都让路。王峻回来说“:契丹必不可能长久占据中原,建议建立国家。”二月十二日,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等人上表劝进。十五日,知远即帝位,称天福十二年。磁州贼首梁晖取相州来归附。武节都指挥使史弘肇取代州,杀其刺史王晖。晋州将药可俦杀其守将骆从朗及括钱使、谏议大夫赵熙来归降。二十五日,陕州留后赵晖、潞州留后王守恩来归。三月一日,免去河东杂税。六日,延州军内乱,驱逐节度使周密。七日,丹州指挥使高彦询以其州来归附。十七日,契丹军退走,派其大将萧翰为宣武节度使守汴州。四月四日,任右都押衙杨..为枢密使,蕃汉兵马都孔目官郭威权枢密副使。契丹攻占相州,杀梁晖。八日,立魏国夫人李氏为皇后。九日,任河东节度判官苏逢吉、观察推官苏禹皀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十日,侍卫亲军步军都指挥使史弘肇攻取潞州。十三日,奉国指挥使武行德以河阳来归。史弘肇攻取泽州。二十一日,契丹耶律德光死于栾城县,契丹入镇州。五月十日,任太原尹刘崇为北京留守。十二日,前往东京。萧翰退归契丹,用郇国公李从益管南朝军国事。二十四日,到绛州,刺史李从朗来归附。六月三日,到河阳,杀李从益及其母于京城。十一日,从太原到达洛阳,十五日,改国号汉,大赦,免当年农民赋税。于田使者来。同年夏天,刘日旬死。闰七月十三,禁止制造契丹衣服、器具。天雄军节度使杜重威反叛,派天平军节度使高行周为邺都行营都部署去讨伐。二十八日,追尊祖考为皇帝,妣为皇后:高祖湍谥曰明元,庙号文祖,祖妣李氏谥明贞;曾祖昂谥恭僖,庙号德祖,祖妣杨氏谥曰恭惠;祖谥曰昭宪,庙号翼祖,祖妣李氏谥曰昭穆;考..谥曰章圣,庙号显祖,妣安氏谥曰章懿。以汉高皇帝为高祖,光武皇帝为世祖,都不祭祀。八月,护圣指挥使白再荣驱逐契丹,以镇州来归附。十五日,安国军节度使薛怀让杀契丹将军刘铎,入邢州。九月二十三日,任吏部尚书窦贞固守司空兼门下侍郎,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李涛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二十九日,北征。十月三日,到韦城,赦免河北。十一月二十二日,杜重威投降。十二月十三日,从邺都回到洛阳。

  乾祐元年(948)正月五日,大赦,改元。九日,更名暠。二十七日,皇帝在万岁殿去世。

参考资料:

1、 佚名.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9853915823750.html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撰,原名《五代史记》,后世为区别于薛居正等官修的五代史,称为新五代史。全书共七十四卷,本纪十二卷、列传四十五卷、考三卷、世家及年谱十一卷、四夷附录三卷。记载了自后梁开平元年(907年)至后周显德七年(960年)共五十三年的历史。《新五代史》撰写时,增加了《旧五代史》所未能见到的史料,如《五代会要》、《五代史补》等,因此内容更加翔实。但《新五代史》对旧“志”部分大加繁削,则不足为训,故史料价值比《旧五代史》要略逊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