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词网

部分译文

作者:佚名

李允则,字垂范,济州团练使李谦溥的儿子。小的时候因其才华出众而闻名,后来以祖荫补为衙内指挥使,改左班殿直。

  太平兴国七年(982),幽蓟撤兵,才开始在静戎军设置榷场,任李允则掌管榷场之事。回京后,又出使河东路,审判刑狱案件,这些都是原来未能解决的案件。又出使荆湖路,考察官吏之政绩,与转运使一同检查钱帛、器甲、刑狱之事,之后被提升为..门祗候。负责治理、疏通京师附近各河道,首创了水门和郑州水磨。西川盗贼刘旰被平定后,上官正上书要求在西川修筑城墙,皇上一时决定不下来,即派李允则与王承絗、阎承翰一起前往察勘。他们回京后,向皇上汇报说西川没有城的话,确实难以防守,最好还是按照上官正的意见修筑城墙。李允则等又上书说,如果部队分散了则势力被削弱,战事发生时无法调度应急,请将军队集结起来,驻扎在关键、险要之地,这也便于军事物质的供给。高溪州蛮田彦伊入侵,皇上派李允则到辰州,与转运使张素、荆南刘昌言一起讨论拒敌的方略。李允则认为蛮族边界不足以用兵,就把他们都招降了。

  累迁供备库副使、知潭州。准备赴任时,真宗对李允则说:“我在南京时,毕士安曾对我说起你的家世,所以现在把湖南交给你去掌管。”当初,马氏横征暴敛,要潭州人纳绢,叫作地税。潘美统治湖南时,要百姓按房屋纳绢,叫作屋税。营田户养牛要交纳牛钱,每年交纳米四斛,牛死以后还要照交不误,叫作枯骨税。百姓交纳茶叶,开始以九斤为一大斤,后来增加到三十五斤为一大斤。李允则上书请求废除这三种税,茶叶规定以十三斤半为定制,这样百姓负担减轻多了。湖南大多是山田,可以种植粟,但这里的人都很懒惰,不愿耕种。于是李允则下令农户每月要交纳马草,且只准交马草,不准用其他的代替,这样山田都得到了开垦。湖南发生饥荒,李允则想先将官仓的粮食发放赈济饥民后再向朝廷奏报,转运使坚决不同意。李允则说:“如果先奏报,等朝廷批准后再发放粮食,要一个多月的时间,这样饥民都要被饿死了。”第二年又要开仓放粮赈济饥民,转运使又不同意,李允则就要求以他家里的财产作抵押,这样才得到转运使批准开仓贱价卖粮赈济饥民。招募饥民中能够服役的人去服兵役,共计得一万人。转运使要求将招募的这些兵员派去防御邵州蛮,李允则说:“现在蛮族并没有发兵捣乱,而要兴无名之师,则只会增加边境祸患。再说这些兵士都是新招募来的,他们遭受饥饿,身体羸弱不堪,故不便让他们去戍守。”于是上奏要求停罢此事。陈尧叟任湖南安抚使,百姓将李允则的政绩一一列举上报,要求他留下来,陈尧叟将此事上奏朝廷。皇上将李允则召回京师,与他接连讨论了三天,最后说“:毕士安真没有看错人哪。”

  迁任洛苑副使、知沧州。李允则在州内到处巡视,又整治、疏通浮阳湖,修葺营垒,开挖水井。不久,契丹兴兵来犯,老少之人都入住营垒而用水却不缺乏,又凿冰代炮,攻击敌人,契丹只好撤退了。真宗又召李允则回京,对他说:“以前有人说你凿井修屋是劳民伤财,等到现在契丹来侵犯时,才知道你这乃是防患于未然哪。”转任西上..门副使和镇、定、高阳三路行营兵马都监,镇守东部边境。请求面见皇上时,他说领兵打仗非其所长,无法担任边防之重任。真宗说“:你只要为我策划谋略就行了,不必亲自带兵上阵。”赐给他白金二千两,以及帏幄、什器等等,并规定凡是下达到各路的宣敕诏令,一定要经过李允则审定同意后才能执行。王超大败,人心震动,李允则即劝王超着丧服向死去的士兵哀悼,以消除众怒。真宗了解到李允则开始时屡次要王超出兵,尽管打败了,但仍然亲自草书诏令褒扬勉励他。

  与契丹停罢战争,两相修好,李允则即调任知瀛州,他上书说:“朝廷已同意与契丹议和,即要选择好镇守边关的将领,谨守盟约,对于那些认为不应当与契丹议和的人,请都罢去。”真宗说:“这也是我的意思。”迁任西上..门副使。何承矩任河北缘边安抚、提点榷场,在他病时,皇上令他自己择人代理公务,他上书请让李允则知雄州。开初,政府禁止榷场买卖珍奇物品,而边境的人可以交易王民玉带。李允则说:“这是用我们没用的东西交换别人有用的东西,可以不要管。”迁任东上..门使、奖州刺史。河北已经停止战争,李允则仍然不断地修筑城堡,契丹首领说:“宋朝还在修城池,加强战备,他们不会违背和约吗?”契丹宰相张俭说:“李雄州任安抚使,他是个忠厚长者,不必怀疑他。”不久皇上下诏询问这件事,李允则上奏说:“当初双方签订停战盟约时,城堡营垒还只修了一半,工事没有完成,我担心就此放弃不修,这些都会完全荒废;再说边境战事变化很大,是无法预测的。”皇上同意他的意见。

  城北面有用作防御的旧的瓮城,李允则想将它改建,与大城合为一体。于是他就首先建造了东岳祠,拿出百两黄金做成供奉的器物,并到处宣扬,当地的居民也争相献出金银器物。过了一段时间,李允则秘密地将这些器物撤走了,对外却声称从北面来了盗匪,于是多次下令在城北抓捕盗匪,并修筑城墙,扬言说是要保护东岳祠。最后关闭城门,开挖壕沟,修建月堤,终于把瓮城里的人全都纳入了城中。雄州的百姓原来大多用草盖屋,李允则派人从西山采来木材,大量修建仓库营房。他还教给当地人烧陶制砖瓦,修里门干,建廊市、邸舍、水磨。城上都用砖垒砌,下面则开挖壕沟,种麻植柳。扩大阎承翰所修的屯田,架设石桥,构筑亭榭,建堤修路,以整治与安肃、广信、顺安军之间的交通。

  为了举办祭祀活动,李允则召集界河的战船进行竞渡比赛活动,让当地人游览观看,同时将有关水战的事暗寓其中以教导人们。雄州北面过去因为打仗挖了很多陷马坑,城上则修楼,用以观察敌情,可以看到十里以内的情况;自从战争停止后,人们都不敢登城楼。李允则说“:既然与契丹讲和了,还要这些干什么?”因此派人撤掉了城楼,填平了陷马坑,让各部队在上面种植蔬菜,挖井开沟,拓垦田土,种植树木荆棘,这样这些地方就自然设置了障碍。他又命令整治街巷,修建佛塔,人们可以登高望远,三十里以内一目了然。又下令给安抚司,规定在所辖的境内凡有空隙的地方,都种上榆树。一段时期后,榆树布满了塞下。这时李允则对左右官员说“:现在到处布满了树林荆棘,是步兵作战的好地方,而不利于骑兵作战,这些树难道只能用来建造房屋吗?”

  雄州一带过去在上元节时都不燃灯赏玩,李允则在山上张灯结彩,派伶官表演歌舞,让人们彻夜游玩。第二天,探子报告说契丹一首领想偷偷入城观看。李允则与同僚一起躲在郊外观察,果然有穿紫色衣服的人入城了。李允则等人即与来人一起到了一家旅舍,都没有说一句话。李允则派女奴去服侍那紫衣人,让他喝得酩酊大醉,又把他所骑的骡子放在廊屋下,让他走了。这个紫衣人是契丹在幽州的统军。几天后,这个统军被契丹诛杀了。

  有一次李允则设宴于军中,这时部队军械库着了火。李允则仍然不停地喝酒作乐,副使请求去救火,他不回答。不久火熄了,下令将所焚烧的东西都埋掉,又暗地里派人拿着檄文到瀛州,用装茶叶的笼子运来武器甲胄。不到十天,兵械都已如数运完,没有人知道这件事。枢密院要求弹劾李允则不救火的罪状,真宗说“:允则对这件事一定有什么话要说,让我们先问一问他。”李允则对皇上说“:兵械库一向戒备森严,为什么刚好在宴会时烧起来了呢?这一定是奸人有意干的。这时如果我离开宴席去救火,说不定会发生不测之事。”

  捕获了敌人的一个间谍,李允则令放开他,并给予很好的招待。间谍说他是燕京大王派来的,还拿出了他刺探的宋朝沿边钱粮、兵马的数量。李允则说:“你所得到的这些情报都是错的。”他叫主管官员将钱粮、兵马的实际数字抄给了那个间谍。间谍要求在情报的封口处加了钤印,李允则给了他很多金银,然后把他放了。不久,那个间谍又来了,归还了原来给他的情报,情报原封未动,而且他反而还供出了他们军队的数量、钱粮情况、军队分布情况等。

  一天,有人诉告说被契丹人打伤了,要求官府追究。李允则没有予以追查,只是给了被打伤的人二千钱,众人都认为他害怕了。一个多月后,幽州方面派人来质询这件事,李允则回答说没有发生这件事。这都是他们的间谍想以打人这件事为据作文章,等到了解这件事是妄报的以后,他们就把间谍杀了。云翼的戍守士兵逃到契丹,李允则去文要契丹方面督促逃兵回来,契丹说不知道逃兵在什么地方。李允则说:“在某个地方。”契丹人很惊讶,不敢再隐瞒,只好遣返了逃兵,李允则即将逃兵斩首了。历任四方馆引进使、高州团练使。天禧二年(1018),以客省使身份知镇州,又迁任知潞州。仁宗即位,领康州防御使。天圣六年(1028)去世。

  李允则没有什么官架子,间或出外走一走,遇到可以交谈的人就坐下来聊天,用这种方法了解民情。有诉讼的案子,无论大小他都亲自审讯,当场断决。他很善于安抚士兵,使他们很好地发挥作用。一旦有盗匪,他马上就能够抓获,人们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厉害。他衣着朴素,饮食简便,从不蓄积财产。在河北做官二十多年,政绩非常突出,他的施政方略设施虽然都隐寓于游乐、亭榭之间,后人却都不敢毁坏、更改。至于国家间使者来往的费用、仪式等,他大多裁定了。晚年定居京师,有从契丹逃回的人,都让他们住在允则家里。李允则死后,才让他们住到枢密院大程官营里。

参考资料:

1、 佚名.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4905455568431.html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