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刘一止字行简,湖州归安人。七岁时能做文,参加太学考试,有关部门想举荐他具备孝、悌、睦、渊、任、恤、忠、和等八行,刘一止说:“品行是士人应该具备的。”不就。中进士及第,任越州教授。参知政事李邴推荐他任详定一司敕令所删定官。
绍兴初年,召任馆职,他大略说“:事情不能成功的,患在于不做,不患其困难,圣人不怕多难,通过难而图谋事情。如果不去做,而等待天命自回,人事自正,敌国自屈,盗贼自平,有这样的事吗?”高宗称赞他说得好。并且晓谕近臣认为他所言剀切符合治国之道,打算超擢使用,执政不乐,任命他为秘书省校书郎。主持两浙地区的省试,以科举考试刚刚改变,要得到精通时务的人,同列官员都恐怕没有这样的人。刘一止从中取出一份试卷说“:这位应该为第一名。”开启号码原来是张九成,众人皆叹服。
迁任监察御史。上奏说:“天下治道,众多君子成之而不足,一小人败坏而有余,君子虽多道则孤,小人虽少而势力容易蔓延,如不加以觉察,那小人伺机而入就会败坏朝政了。”又说“:陛下怜悯固有的弊端没有铲除,颓废的朝纲没有振兴,民困财竭,因此设立机构讲求研究,但没有听说有所施行,并有似是而非的议论欺骗陛下,说什么‘这样将失去人心’。所谓失去人心,必定是由于刑罚过于严苛,赋役过多,好坏不公,赏罚不明,如果这些都不存在,那么所失去的不过是小人之心,有什么弊病呢。”
当时各种事情正处于草创时期,有关部门以吏所省记作为法度,官吏因此勾结为奸,刘一止说:“法令都在,官吏依然营私舞弊,况且一切听凭省记,想任官就引用任例,想夺官就引用夺例,任夺在他的嘴上,弊病能够胜数吗?请将省记之文刊定颁行,这样才能杜绝奸吏玩法受贿的弊端。”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过了一年才写成。
秦桧请求设立修政局,刘一止说:“宣王内修政事,不过修明外御敌人的政事而已。现在所修的,不过是簿书狱讼、官吏选降、土木营建等事务,不见得是当务之急。”又说:“人才进用太快,任官有的不经过铨选,朝廷官员只进不出,外任官员虽有特殊才能,不被召用,不是军事而起复,都是侥幸之门没有堵塞的原故。请选用近臣中通晓财利的,仿效刘晏之法,沿海设置官司以制国用,在乡村设义仓以防备水旱灾害。增加监司权限。”后来他的意见多被采用。
迁起居郎,上奏言事,高宗对他说:“你是由我亲自提拔的,从六察迁二史,祖宗时有几人?”刘一止拜谢说“:先朝只有张贗、李木兑两人。”并极力陈述堂吏宦官之害,执政扶植私党,没有忧国之心。次日被罢免,主管台州崇道观。
召任祠部郎、知袁州,改任浙东路提点刑狱,任秘书少监,复任起居郎,擢任中书舍人兼侍讲。莫将被赐出身任起居郎,刘一止奏:“莫将因上书赞同和议,突然自太府丞到从班,以前从来没有这样的先例,我原是同他同时任命,希望将我同他一起罢免。”朝廷没有回答。
迁任给事中。有一人名徐伟达,曾经事奉张邦昌任郎官,这时被任知池州,刘一止说:“伟达既然出仕伪廷,今天又将一郡交给他,无以昭示天下。”孟忠厚请求担任郡守,刘一止说:“皇后亲属像孟忠厚这样学习文化的可以担任郡守,以后有援引此例的,又怎么能够拒绝呢?”汪伯彦知宣州入朝觐见,诏令因他是原元帅府旧人,特依照现任宰执给予俸禄,刘一止说:“汪伯彦误国之罪,天下共知,以郡守官职而俸禄等同执政,大概与他时不是待制而视同待制、不是两府而视同两府类似了。”高宗都因此废止。对显贵亲近的所有请求,即使是小事也争执不放。御史中丞廖刚对僚属说“:台官应当谏言的,都让刘君先说了。”
居此官百余天,上奏不断,当权者开始忌恨他,上奏:“刘一止同周葵推荐吕广问,迎合李光。”刘一止被罢免,提举江州太平观。进为敷文阁待制。御史中丞何若上奏:“刘一止朋附李光,傲慢蔑视皇上。”刘一止被落职,罢祠。过了八年,请求告老还乡,复职,退休。秦桧死后,召他到朝廷,刘一止以病不能拜谢,极力推辞,进为直学士,退休。去世时八十三岁。
刘一止淡泊寡欲,曾教诲他的儿子说“:我平生任官通达坎坷,听凭自然,不投机取巧,因此方寸之间自有乐地。”博学多才无所不通,做文不讲求纤刻,草拟制诰坦明有体,书诏一日数十都能按时办理,曾说:“训诰,是赏善罚恶之词,岂能过分溢美、怒邻骂坐而为呢?”他草拟的颜鲁公孙特命官制诰十分优美,高宗叹赏,亲自手书。词自成一家,吕本中、陈与义阅读后说:“词语不是从人间得来的。”著有类稿五十卷。
参考资料: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宋史》与《辽史》、《金史》同时修撰。《宋史》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四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