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词网

译文

作者:佚名

宪宗继天凝道诚明仁敬崇文肃武宏德圣孝纯皇帝,叫朱见深,英宗长子。母贵妃周氏。宪宗最初名叫朱见浚。英宗被扣留于瓦剌,皇太后令立他为皇太子。景泰三年(1452),废为沂王。天顺元年(1457),复立为皇太子,改名朱见深。

  天顺八年(1464)正月,英宗死。二十二日,即皇帝位。以第二年为成化元年,大加赦免。免次年田租三分之一。浙江、江西、福建、陕西、临清镇守内外官,各边镇守内官,正统年间没有的一律全部罢除。下番使者、给事官校全部召回京师。二月十七日,开始大批授与亲信官职。三月初一日,尊皇后为慈懿皇太后,贵妃周氏为皇太后。五日,释放宫人。十三日,捣毁锦衣卫新设监狱。十七日,赏赐彭教等进士及第、出身各有差别。二十日,诏内阁九卿考核天下各方面官吏。二十五日,又设团营。

  四月初一日,应当出现日食,但没出现。五月五日,刮大风下大雨降大冰雹。命群臣修身反省。八日,葬睿皇帝于裕陵。

  七月二十一日,立吴氏为皇后。八月二日,听群臣讲经论史。三日,命儒臣白天讲授。二十二日,废皇后吴氏,下太监牛玉于狱。

  十月十二日,立王氏为皇后。二十四日,定武备选举之法。十二月二十五日,减免京师官员杂犯罪行。

  这年,两畿、川、广、荆、襄盗贼大起,道路被阻塞。安南、乌斯藏入朝进贡。

  成化元年(1465)正月初七日,祭祀太庙。十一日,在京城南郊大祭天地。十六日,都督同知赵辅为征夷将军,充任总兵官,佥都御史韩雍参与治理军务,征讨广西叛乱瑶民。二月十三日,祭祀社稷。十七日,耕种謖田。三月三日,四川山都掌蛮叛乱。十日,隆重祭奠先师孔子。

  五月十五日,下大雨、冰雹。十六日,避开正殿减少饭食,命群臣修身反省。

  七月四日,免天下军卫屯田粮食十分之三。十九日,赈救两畿、浙江、河南饥荒。八月二日,工部侍郎沈义、佥都御史吴琛赈救安抚两畿饥民。六日,掩埋外露尸骨。十五日,毛里孩侵犯延绥,总兵官房能击败。

  十二月三十日,抚宁伯朱永为靖虏将军,出任总兵官,太监唐慎监督军队,工部尚书白圭领导军务,征讨荆、襄盗贼。当月,韩雍大败大藤峡瑶民。改大藤峡叫“断藤峡”。

  当年,琉球、哈密、爪哇、乌斯藏入朝进贡。

  成化二年(1466)正月五日,罢免团营。十二日,大祭天地于京城南郊。十八日,英宗神牌附祭于太庙。二月十一日,礼部侍郎邹干巡视畿内饥民。三月三日,赐罗伦等进士及第、出身各有差别。八日,李贤之父死,请求离辞服满丧期,不许。十四日,朱永在南漳大破荆襄贼刘通。闰三月二日,赈救南畿饥荒。二十四日,朱永擒获刘通,其党徒石龙逃跑,转而攻掠四川。

  五月三日,修撰罗伦因谈论不让李贤辞官守孝被贬官为福建市舶司提举。九日,禁止侵占古帝王、忠臣、烈士、名贤陵墓。六月五日,赵辅回师。六日,免当年天下屯田粮食十分之三。十三日,杨信任平虏将军,充任总兵官,太监裴当监督军务,在延绥抵御来犯之敌。

  七月十二日,封其弟朱见治为沂王,朱见沛为徽王。二十九日,毛里孩侵犯固原。八月十八日,侵犯宁夏,都指挥焦政战死。二十八日,告谕准许祭祀于谦,复于谦之子于冕官职。

  十月九日,朱永击败荆襄贼,擒获石龙,荆、襄贼始平,进升朱永爵位为侯。十二月十七日,李贤死。十九日,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读学士刘定之入值文渊阁参与机要事务。本月,断藤峡瑶贼又起。

  当年,哈密、琉球、安南、乌斯藏、瓦剌入朝进贡。

  成化三年(1467)正月十二日,大祭天地于京城南郊。二十九日,抚宁侯朱永为平湖将军,充任总兵官,会同杨信征讨毛里孩。二月初一日,有日食。二十一日,湖广总兵官李震攻破靖州苗民。三月三日,召商辂为兵部侍郎,恢复其进入文渊阁。四日,毛里孩侵犯大同。十六日,又开浙江、福建、四川、云南银场。用内臣管领。

  四月,四川多次发生地震。从去年六月直到今年四月。十日,审查囚犯。十八日,再设团营。六月十五日,雷电震动南京午门,命群臣修身反省。二十八日,襄城伯李瑾为征夷将军,充任总兵官,兵部尚书程信提督军务,太监刘恒监领军队,征讨山都掌蛮。

  七月二十二日,停止河南采办。九月九日,赈济湖广、江西饥荒。

  十二月八日,左庶子黎淳追究景泰帝废立之事,宪宗说:“景泰帝事情已经过去,朕不在意此事,况且这也不是臣下所当谈论的。”适当责备黎淳。九日,杖编修章懋、黄仲昭,检讨庄永日,各贬官不等。本月,程信攻破并平定山都掌蛮。

  这年,琉球、哈密、占城、乌斯藏入朝进贡。朝鲜进献海青、白鹊,告谕他们不要进献。

参考资料:

1、 佚名.道客巴巴.http://www.doc88.com/p-9671900034457.html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则是大大超过了以前诸史。《明史》虽有一些曲笔隐讳之处,但仍得到后世史家广泛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