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词网

解析

作者:佚名

本篇以《必战》为题,乃取“攻其必救”之义,其要旨是阐述在深入敌境作战的条件下,打败坚壁不战之敌的指导原则。它认为,凡是深入敌国境内作战,对于那些固守坚城不与我决战的敌人,应当采取“攻其必救”的指导原则,迫使敌人脱离坚城与我决战,我就可以打败敌人。本篇所论“攻其君主,捣其巢穴”,这既是敌人君王所在的要害去处,又是敌人必然极力回救的地方。只有攻敌所必救之处,才能调动坚壁不战之敌脱离固垒于运动中聚而歼之。因此,“攻其必救”的原则,在古代战争中是常为兵家所采用的调动敌人、歼灭敌人的正确作战原则。三国时期魏将司马懿平定公孙渊的辽东之战,就是运用“攻其必救”指导原则取胜的典型战例。魏明帝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大将司马懿奉命率军进讨雄据辽东的割据势力公孙洲。对于东进来攻的魏军,公孙渊派重兵固守辽隧坚城不与魏军决战,企图消耗和拖垮魏军,主帅司马懿识破其阴谋,力排众议,果断决定避开强点辽隧坚城不攻,直捣公孙渊的所在地且守备薄弱的襄平城,并根据“贼众我寡,贼饥我饱”的实际情况,集中兵力对襄平实施四面包围,迫使公孙渊在“粮尽窘急,人相食”的严重危困形势下,不得不弃襄平而出逃。司马懿乘势挥军追击,于运动中一举歼灭了公孙渊。战后,司马懿在回答部将陈珪所提疑问时,把昔攻上庸之战(即平定孟达之战,详见前《速战》史例),与今攻襄平之战所采取的不同作战原则和战法,加以分析比较后指出说:“夫兵者诡道,善因事变”而已。这是完全符合战争客观规律和作战实际需要的真知灼见。从敌情实际出发,区别不同情况,因变而制敌,这既是军事家司马懿用兵的突出特点,又是他前后夺取两战胜利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

1、 佚名.360doc.http://www.360doc.com/content/15/0128/19/13370732_444531781.shtml
    《百战奇略》(原名《百战奇法》)作为一部以论述作战原则和作战方法为主旨的古代军事理论专著而问世,这无论是在宋以前或是宋以后,都是不多见的。因此,从其产生以来,就为兵家所重视和推崇,给予很高评价,并一再刊行,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