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关于此表的作者余嘉锡《太史公书亡篇考》一文中曾提出是西汉末年的冯商。也有人认为作者不是司马迁、冯商及褚少孙等人,而是另有其人,姓名已佚失。孰是孰非,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证据予以判断。
清人吴见思《史记论文》中,曾就此表没有小序,与其他诸篇不同这一点,猜测说这是由于司马迁在序中讲了“过甚”的文辞,抨击汉朝廷对大臣刻薄寡恩,所以被后人删去。实际上这只是一种推测。《史记》佚篇的原因,现在尚不明了。但可以确定,司马迁对汉代帝王的讥讽之辞与他独特的史识,在当时是不容于世的。当时社会条件不利于《史记》的流传,使之亡佚的原因是很多的。
本表中有一种绝无仅有的书写方式──倒文,即将大臣的死亡、罢免、设太尉等一些大事写成颠倒的文字。历代学者曾多方探讨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我们详细归纳分析了有关研究成果,在注文中予以说明。
参考资料:
《史记》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司马迁,字子长,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写古今通史的愿望没有实现,临终要司马迁完成其夙愿。后来,司马迁继任父亲太史令之职,开始写《史记》,历十余年。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可司马迁仍旧坚持完成所著史籍。 《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通史,不但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同时,书中的文字生动性,叙事的形象性也是成就最高的。 鲁迅先生在他的《汉文学史纲要》一书中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