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词网

诗文 作者 典籍 成语

卷十六

    天文下   天文之为十二次,所以辨析天体,纪纲辰象,上以考七曜之宿度,下以配万方 之分野,仰观变谪,而验之于郡国也。《传》曰:“岁在星纪,而淫于玄枵。” “姜氏、任氏,实守其地。”及七国交争,善星者有甘德、石申,更配十二分野, 故有周、秦、齐、楚、韩、赵、燕、魏、宋、卫、鲁...

卷十七

    五行   昔禹得《河图》、《洛书》六十五字,治水有功,因而宝之。殷太师箕子入周, 武王访其事,乃陈《洪范》九畴之法,其一曰五行。汉兴,董仲舒、刘向治《春秋》, 论灾异,乃引九畴之说,附于二百四十二年行事,一推咎征天人之变。班固叙汉史, 采其说《五行志》。绵代史官,因而缵之。...

卷十八

    地理一   王者司牧黎元,方制天下。列井田而底职贡,分县道以控华夷。虽《皇坟》、 《帝典》之殊涂,《禹贡》、《周官》之异制,其于建侯胙土,颁瑞剖符,外凑百 蛮,内亲九牧,古之元首,咸有意焉。然子弟受封,周室竟贻于衰削;郡县为理, 秦人不免于败亡。盖德业有浅深,制置无工拙。殷...

卷十九

    地理二   ○河东道三 河北道四 山南道五   河东道   河中府 隋河东郡。武德元年,置蒲州,治桑泉县,领河东、桑泉、猗氏、虞 乡四县。二年,置蒲州总管府,管蒲、虞、泰、绛、邵、浍六州。三年,移蒲治河 东县,依旧总管府。其年,置温泉县。九年,又置都督府,管蒲、虞、...

卷二十

    地理三   ○淮南道六 江南道七 陇右道八   淮南道   扬州大都督府 隋江都郡。武德三年,杜伏威归国,于润州江宁县置扬州,以 隋江都郡为兗州,置东南道行台。七年,改兗州为邗州。九年,省江宁县之扬州, 改邗州为扬州。置大都督,督扬、和、滁、楚、舒、庐、寿七州。贞观...

卷二十一

    地理四   ○剑南道东西道九 岭南道五管十   △剑南道   成都府 隋蜀郡。武德四年,改为益州,置总管府,管益、绵、陵、遂、资、 雅、嘉、沪、戎、会、松、翼、巂、南宁、昆、恭十七州。益州领成都、雒、九陇、 郫、双流、新津、晋原、青城、阳安、金水、平泉、玄武、绵竹等...

卷二十二

    职官一   高祖发迹太原,官名称位,皆依隋旧。及登极之初,未遑改作,随时署置,务 从省便。武德七年定令: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尚书、门下、中书、秘书、 殿中、内侍为六省。次御史台;次太常、光禄、卫尉、宗正、太仆、大理、鸿胪、 司农、太府,为九寺;次将作监;次国子学;次天...

卷二十三

    职官二   太师、太傅、太保各一员。 谓之三师,并正一品。后汉初,太傅置府僚。至周、 隋,三师不置府僚,初拜于尚书省上。隋炀帝废三师之官。武德复置,一如隋制。   三师,训导之官,天子所师法,大抵无所统职,然非道德崇重,则不居其位。 无其人,则阙之。   太尉、司徒、司...

卷二十四

    职官三   御史台 秦、汉曰御史府,后汉改为宪台,魏、晋、宋改为兰台,梁、陈、北朝 咸曰御史台。武德因之。龙朔二年改名宪台。咸亨复。光宅元年分台为左右,号曰 左右肃政台。左台专知京百司,右台按察诸州。神龙复为左右御史台。延和年废右 台,先天二年复置,十月又废也。   大夫...

卷二十五

    舆服   昔黄帝造车服,为之屏蔽,上古简俭,未立等威。而三、五之君,不相沿习, 乃改正朔,易服色,车有舆辂之别,服有裘冕之差,文之以染缋,饰之以絺绣,华 虫象物,龙火分形,于是典章兴矣。周自夷王削弱,诸侯自恣。穷孔翚之羽毛,无 以供其侈;极随和之掌握,不足慊其华。则皮弁革舄...

古诗分类
文言文分类
古文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