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馀及第归蜀
作者:朱庆馀
从得高科名转盛,亦言归去满城知。发时谁不开筵送, 到处人争与马骑。剑路红蕉明栈阁,巴村绿树荫神祠。 乡中后辈游门馆,半是来求近日诗。▼
原文:
题章正字道正新居(孝标)
独在御楼南畔住,生涯还似旧时贫。全无竹可侵行径, 一半花犹属别人。吟处不妨嫌鼓闹,眼前唯称与僧邻。 近来渐觉青莎巷,车马过从已有尘。▼
上翰林李舍人
记得早年曾拜识,便怜孤进赏文章。免令汩没惭时辈, 与作声名彻举场。一自凤池承密旨,今因世路接馀光。 云泥虽隔思长在,纵使无成也不忘。▼
上翰林蒋防舍人
清重可过知内制,从前礼绝外庭人。看花在处多随驾, 召宴无时不及旬。马自赐来骑觉稳,诗缘得后意长新。 应怜独在文场久,十有馀年浪过春。▼
和刘补阙秋园寓兴之什十首
闲园清气满,新兴日堪追。隔水蝉鸣后,当檐雁过时。 雨馀槐穟重,霜近药苗衰。不以朝簪贵,多将野客期。 谁言高静意,不异在衡茅。竹冷人离洞,天晴鹤出巢。 深篱藏白菌,荒蔓露青匏。几见中宵月,清光坠树梢。 逍遥人事外,杖屦入杉萝。草色寒犹在,虫声晚渐多。 静逢山鸟下,幽称野僧过。几许新▼
看涛
不知来远近,但见白峨峨。风雨驱寒玉,鱼龙迸上波。 声长势未尽,晓去夕还过。要路横天堑,其如造化何。▼
题胡氏溪亭
亭与溪相近,无时不有风。涧松生便黑,野藓看多红。 雨足秋声后,山沈夜色中。主人能守静,略与客心同。▼
题蔷薇花
四面垂条密,浮阴入夏清。绿攒伤手刺,红堕断肠英。 粉著蜂须腻,光凝蝶翅明。雨中看亦好,况复值初晴。▼
送品上人入秦
独去何人见,林塘共寂寥。生缘闻磬早,觉路出尘遥。 江雪沾新草,秦园发故条。心知禅定处,石室对芭蕉。▼
杭州卢录事山亭
山色满公署,到来诗景饶。解衣临曲榭,隔竹见红蕉。 清漏焚香夕,轻岚视事朝。静中看锁印,高处见迎潮。 曳履庭芜近,当身树叶飘。傍城馀菊在,步入一仙瓢。▼
赠道者
自识来清瘦,寻常语论真。药成休伏火,符验不传人。 独有年过鹤,曾无病到身。潜教问弟子,居处与谁邻。▼
送僧游缙云
但望青山去,何山不是缘。寺幽堪讲律,月冷称当禅。 水落无风夜,猿吟欲雨天。寻师若有路,终作缓归年。▼
过苏州晓上人院
夏满律当清,无中景自生。移松不避远,取石亦亲行。 经案离时少,绳床著处平。若将林下比,应只欠泉声。▼
韩协律相送精舍读书四韵奉寄呈陆补阙
白鹤西山别,更看上去船。遥知寻寺路,应念宿江烟。 到处无闲日,回期已隔年。何因陪夜坐,清论谏臣边。▼
将之上京别淮南书记李侍御
心地偶相见,语多为别难。诗成公府晚,路入翠微寒。 逢石自应坐,有花谁共看。身为当去雁,云尽到长安。▼
送僧往太原谒李司空
已共邻房别,应无更住心。中时过野店,后夜宿寒林。 寺去人烟远,城连塞雪深。禅馀得新句,堪对上公吟。▼
题任处士幽居
惜与幽人别,停舟对草堂。湖云侵卧位,杉露滴茶床。 山月吟时在,池花觉后香。生涯无一物,谁与读书粮。▼
与石昼秀才过普照寺
问人知寺路,松竹暗春山。潭黑龙应在,巢空鹤未还。 经年为客倦,半日与僧闲。更共尝新茗,闻钟笑语间。▼
重过惟贞上人院
老去唯求静,都忘外学名。扫床秋叶满,对客远云生。 香閤闲留宿,晴阶暖共行。窗西暮山色,依旧入诗情。▼
山居
归来青壁下,又见满篱霜。转觉琴斋静,闲从菊地荒。 山泉共鹿饮,林果让僧尝。时复收新药,随云过石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