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
作者: 柳永
原文:
上国。去客。停飞盖、促离筵。长安古道绵绵。见岸花啼露,对堤柳愁烟。物情人意,向此触目,无处不凄然。
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况绣帏人静,更山馆春寒。今宵怎向漏永,顿成两处孤眠。
作者:佚名
译文
我在华州,但现在要离开了。停下车驾,匆促地参加送别的筵席。只见河岸边带露珠的花朵似乎正在悲哀的哭泣,对面长堤上茂密的柳林也仿佛被忧愁笼罩。面对此景,触目伤怀,那物的情状、人的情绪无处不凄凉悲伤。
醉意蒙蒙中仍持握缰绳骑马伫立,饱含离情眼泪的双眼,彼此相看,不忍离去。更何况这一离别,将是彩绣帏帐中人孤寂,山中馆驿春夜寒。今宵将怎样面对这漫漫长夜,一下子分居两处,独自而眠。
注释
⑴临江仙引:词牌名,柳永据《临江仙》作引曲,《乐章集》注“南吕调”。双调七十四字,上片十句两仄韵、四平韵,下片六句三平韵。
⑵上国:泛指京都以西地区,此处指华州。
⑶去客:指离开陕西的人。
⑷飞盖:车盖。车行时盖衣因风而飞动,故称。此处代指车驾。促离筵(yán):匆促的离别筵席。
⑸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白居易《长恨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⑹岸花啼露:岸边的花上还带着朝露。啼:啼哭。
⑺烟:薄薄的雾气。
⑻触目:目光所及。欧阳修《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⑼征骖(cān):驾车远行的马。王勃《饯韦兵曹》:“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
⑽绣帏:指闺阁。
⑾山馆:山野驿馆。
⑿怎:怎奈。向:语助词。漏永:指夜长。漏,滴漏,是古代的计时器。▲
参考资料:
“停飞盖、促离宴。”“花啼露”、“柳愁烟”,“醉拥征骖犹伫立,盈盈泪眼相看。”离别在即,试问,这难舍难分之情有几多、有多深?且看涕泪的鲜花、忧愁的柳林。为何“物情人意”皆“凄然”?因为这一离别,将是“绣帏人静”、“山馆春寒”,从此“两处孤眠”!哀哉!这伤心的离别,不就是为了那该死的“蝇头利禄”、“蜗角功名”(柳永《凤归云(向深秋)》)吗! “花啼露”、“柳愁烟”为离情,“物情人意”皆“凄然”,这是人们常引用的那句经典词论:“有我之境,以▼
词中言“上国。去客”,联系到柳永生平,该词创作年份应为庆历七年,当时柳永离开陕西华州,去往苏州为官。“停飞盖、促离筵”,联系到柳永当时的行程来看,此次筵席应该是在陕州举行的,是陕州知州送别柳永之宴。“岸花啼露”则说明柳永当时是早晨离开陕州的。“长安古道”是指湖城至巩县包括古函谷关、崤山在内的一段路程。柳永经历离别,有感于世事无常,作下此词。▼
词的上片写离别之后的情景。“上国”二句,点明主题,写离别之情。开端两句都是二字短句,接下来的第三句虽为六字,却需三字停顿一下,叙事的句子语势富有节奏却十分急促,化了词人的行色匆匆,又与下句“长安古道绵绵”形成鲜明的对比。行色匆匆说明词人与亲人离别的时候也是短暂的,道途“绵绵”则又意味着难以再次相聚。词的开端即通过叙事与写景为全词铺设了浓重的悲剧氛围。“岸花啼露”、“堤柳愁烟”是描绘离别之景,清代学者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写道:“昔人论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