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词网

满江红·敲碎离愁

(30577人评分) 8.3

朝代:宋代

作者: 辛弃疾

原文: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

评分:
很差 较差 还行 推荐 力荐

参考翻译

写翻译 写翻译

注释

作者:佚名

译文
仿佛要把我满怀的离愁敲碎似的,纱窗外,阵阵清风把翠竹摇得簌簌作响。自从他走了之后,悠扬的玉箫声也从此听不到了。我倚在高楼上苦苦思念着,有多么孤独冷清!眼前已是暮春三月,到处飞絮落花,令人怎么能够开怀。举头望去.远处的群山一片碧绿——眼看夏天就要来了。有什么办法呢?我只有拿起他寄来的信,从头再读一遍。
倾诉相思的字句,徒然充满了信纸。可是相思之情,何时才能得到满足?哎,是什么东西滴落衣襟上?那是满把的泪水啊!但愿漫山遍野的芳草,不至于让他迷失道路。讨厌的是簇簇垂杨,却老是遮断我眺望的视线。最凄苦的时刻,就是月亮在苍茫的暮色中升起来时,我还倚着栏杆守候着、守候着,却不知守候什么。

注释
⑴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 敲碎了。
⑵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⑶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
⑷倚(yǐ)楼人独:独自一人倚偻。
⑸不堪:禁不住,忍受不住。
⑹“满眼”句:所看到的都是暮春三月的景色,令人伤感得受不了。不堪,不能忍受。三月暮:晚春时节的景象。
⑺千山绿:春花落去后一片翠绿,指夏天将到来。
⑻一纸寄来书:寄来的一封书信。
⑼“相思字”二句:意思是信上写满相思的话,也是徒然。盈幅,满篇。
⑽“相思意"二句:意思是这种相思的感情,什么时候才能得到满足。
⑾罗襟jīn):指丝绸衣襟。
⑿盈掬: 满把。形容眼泪很多。
⒀行客:指女子所思念的人。
⒁垂杨:即垂柳。
⒂碍(ài):遮避。
⒃离人:伤离的人。女子自谓。
⒄立尽月黄昏:意思是从清晨立到日没月出。
⒅栏(lán)干曲:栏干的角落。

参考赏析

写赏析 写赏析

赏析一

  这首词从语气看像是出于女性所作,很有可能是作者设想中情人对自己的怀念。上阕“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写昼长天暖之时,闺房内外,十分寂静,甚至只有窗前轻风吹动翠竹的声音,才会惊动闺中的人,中断她的凝思,敲碎她的离愁。环境的幽美,衬托出主人公的孤寂、愁闷。“敲碎”既体现了静中之动,又以动衬静:“离”字点出了词中之情。   这两句景情结合,以景为主,虽是开头,但在全词中却写得最细腻。“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写出主人公的生活状况:所爱

赏析二

  辛弃疾创作了大量的抚时感事的爱国主义词章,以词风豪迈雄大著称于世,但“稼轩词,中调、小令亦间作妩媚语”。(邹祗谟:《远志斋词衷》)在这些“作妩媚语”的作品中,也不乏优秀篇章,这篇《满江红》就属这类作品。   这是一首写离人痛苦的词。   起始三句,是“纱窗外,风摇翠竹,敲碎离愁”的倒装,把“敲碎离愁”写在首句,不仅是韵脚的需要,也起到开篇点明题旨,扣住读者心弦的作用。“敲”字使人体会到,主人公的心灵受到撞击,“碎”是“敲”的结果。也就是说,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您喜欢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