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诗词网

生平

作者:佚名

陈元光,唐朝 前期 河东 人 ,明 嘉靖年间《龙溪县志 之三·祠祀一》:” 威惠庙。城北门外祀唐将军陈公元光, 河东人,父政以诸卫将军戍闽出为岭南行军总管, 平广寇,以左郎将领州事,后战殁于阵,漳人至今思之。 庙初建漳浦县,建炎四年始建今所,宋守章大任记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庙食于漳,历年数百祭皿未尝一日平也”。

  唐林宝纂的《元和姓纂》陈氏条记:诸郡陈氏,……右鹰扬将军陈元光……河东人。《元和姓纂》是一部皇命官书,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权威性。唐显庆二年(657年)农历二月十六日生,幼年时博览经书,贯通子史。长博通经史,自著兵法、射法服习之。年十三,领乡荐第一。 二、《宋会要辑稿卷一二三七·札二○之一一四二》:"陈元光父政, 母吐万氏……”。 三、是清朝初年编修的汇集唐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的《全唐诗 九》记载: 陈元光在歌颂其祖母——太母吐万氏之诗中有:“华表谣池冥,清漳玉树枝” 之句。 诗中所指的清漳水源于河东道 太原府,主流域在河东道上党郡涉县(今在河北), 在涉县境内64公里,自西北流向东南,且为山溪性河流,下游为平原。 福建云霄 当地河流 的特点与清漳水完全相似。吐万氏是河东道 上党郡涉县人。 “玉树”是一种槐树的别称。唐刘餗撰《隋唐嘉话》云:“云阳县界多汉离宫故地,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杨子云甘泉赋中有“玉树葱葱”句,云阳县即今陕西淳化县,位于长安西北不远,是秦、汉甘泉宫故地。《三辅黄图·汉宫》云:“甘泉谷北岸有槐树,今谓玉树,根干盘峙,三二百年木也”。陈政出身于清漳河畔,河东也是我国槐树的主要产地,陈元光是这一带人氏,熟知当地土人对槐树之称呼父陈 政为唐玉钤卫翊府左郎将归德将军,奉唐高宗命令进戍 绥安(今福建云霄),陈元光以鹰扬将军随父戍闽,唐总章二年(669年)泉潮间蛮獠反,唐高宗下诏命陈政为总岭南行军总管事,“率府兵3600名,将士自副将许天正以下123员,从其号令,前往七闽百粤交界,绥安县地方,相视山源,开屯建堡,靖寇患病炎方,奠皇恩于绝域”。

  仪凤二年(677年)四月,陈政殁于云霄住所,享寿六十二岁,谥忠肃。陈元光时年二十一,袭职任佐郎将,代领其众。会广冠陈谦连结洞蛮苗自成、雷万兴等进攻潮 阳,陷之。永隆二年(681),盗起,攻南 海边邑,循州司马高王定,受命专政,檄元光潜师入潮。沿山倍道袭寇垒,俘获以万计,岭表悉平。还军于漳,事闻进正议大夫、岭 南行军总管。

  垂拱二年(686年),陈元光上表请于泉(当时泉州为今天的福州,唐嗣圣元年(684年)析泉州(治所在今福州)之南 安、莆田、龙溪置武荣州,治南安县(福建南安市丰州镇),不久,武荣州废入泉州(今天的福州))潮间,潮间增置一州变原来的七闽为八闽,并委派地方官吏。朝廷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因地为名在漳江旁建漳州,有漳浦、怀恩二县。并且朝廷令陈元光进中郎将右鹰扬卫率府怀化大将军兼刺史之职,自别驾以下,得自辟置。

  建置漳州以后,陈元光“乃率众辟地置屯,招来流亡,营农积粟,通商惠工,奏立行台于四境,时巡逻焉”。从这时起,“从距泉兴,南逾潮惠、西抵汀赣,东接诸岛屿,方数千里,无烽火之惊,号称乐土。”(见《云霄县志.名宦》)

  陈政早年曾随唐军出征临汾、上党(今山西长治市)等郡,对当地清漳河印象颇为深刻。当他入闽后,屯兵中营西林(今云霄县境内)江边时,便借旧喻新以激励士气说:“此水如上党之清漳”,遂名西林溪为“漳江”。西林傍江而立,陈元光建州时又为州治,便命州名为漳州。

  在唐朝初期陈政陈元光率军南下攻打漳州时曾路过丰州(驻地今福州)莆田县南部。这样史实的记述,在宋代的仙溪志(今莆田市仙游县)中,有陈政与陈元光家族在当地居住的史料。[4]  这一史料证明:陈政父子应为唐朝初期派驻泉州(包括泉州所辖的莆田)的驻军首领,他们来自北方,陈政父子应来自北方,因此,其部队的核心应为北方人。现存最早的光州固始县志——明嘉靖《固始县志》,以及后来的清乾隆《重修固始县志》却又只字不提陈元光及其先人。 漳州自明嘉靖以后,数历重大兵灾。一是明万历年间,倭寇乱闽沿海;二是明末清初,郑成功抗清,漳州是主战场之一;三是太平军四次入闽,占据漳州。旧族谱和历史资料损失惨重. 明嘉靖《龙溪县志》卷之三·祠祀一记载:威惠庙。城北门外祀唐将军陈公元光,河东人,父政以诸卫将军戍闽出为岭南行军总管,平广寇,创漳州,以左郎将领州事,后战殁于阵,漳人至今思之。庙初建漳浦县,建炎四年始建今所,宋守章大任记灵著顺应昭烈广济王庙食于漳,历年数百祭皿未尝一日平也”。明嘉靖《龙溪县志》大量引用宋代资料,其可靠性是很高的,明嘉靖官修《固始县志》和清乾隆官修《重修固始县志》,中的记、传、表都没有只字记述陈元光和他上下代的关系。 明《龙溪县志.地理志》还明确记载唐朝 鲜卑人恭容韦到过漳州,并在蔡公岭(是九龙江北溪东岸)赋诗:“闽越曾为塞,将军旧置营,我歌胡感概,西北望神京”。 在明代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其后裔在修纂族谱时,是不可能承认胡人祖先作为一世祖的,相反地只可能精心改选择汉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作为始祖。这样来也就使族谱记载的宋以前的历史人物的真实性就很差了,所以明代修史索性不予记载 .唐朝永淳二年(683年)陈元光上奉《请建州县表》,至垂拱二年(686年)十二月初九日获准于泉潮间增置一州,如请设治所于云霄屯营地之漳江畔,因名漳州。下设漳浦、怀恩两县,漳浦的名字由来是因为唐朝初期陈政陈元光家族曾定居的莆田县南部,几十年后又迁徙到漳州,古代人非常重视曾经定居的地方,比如上面的于是改原绥安溪名为故乡漳江所以故各取曾经定居的地方-取莆田县的“莆”字(“莆”字的繁体字在古代有时写作:蒲字)的谐音“浦”和再次迁徙的地方漳州的“漳”字,组成“漳浦”一词;还有设立的漳州最早的几个县之一云霄县的莆美镇,有莆田的“莆”字谐音“浦”,和陈元光部队的驻地火田镇非常近,还有浦南镇的“莆”字谐音“浦”,怀着崇高的敬仰之情,深情缅怀先贤的伟绩和功德。

  垂拱四年(688年),陈元光上《请置吏表》,以其知人善任,深受部众拥戴。是年,祖母魏氏卒,享寿九十有三。次年,葬魏妈于云霄半径仙人山之麓。元光以支孙承重,结庐墓左,守制三年。当时漳人称其为半径将军。 陈将军久牧兹土,既有绥靖之功,又重文治,特于州治设员专司文学,后复设立书院。

  从明代以前的史志记载来看,陈元光为河东人;陈元光的部下,在宋代的仙溪志中,我们找到了陈政与陈元光在当地居住的史料。这一史料证明:陈政父子应为唐朝派驻福建的驻军首领,他们来自北方,因此,其部队的核心应为北方人。陈元光入漳作战,且招且战,其部下应有不少当地土著。陈元光与蛮僚的矛盾,应当看作是定居农业民众与游动不定的蛮僚之间的矛盾,唐代的漳州不过几千户人家,这些人,应为唐朝可以控制的农业户口,在他们之外,尚有不可计数的蛮僚生活于漳州山区。陈元光率领定居农业人口与蛮僚为争夺漳州控制权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双方交战的最后结果,定居农业民众控制了漳州沿海一带,而蛮僚控制了漳州的腹地。所以,对唐代漳州的开发程度,不可估计过高。实际上,直到北宋时期,漳州还是属于落后的地区。漳州的发展,是在南宋进入头一个高潮,而其具有全国大影响,则是在明代。

  景云二年(711年)十一月初五,值粤东流寇陈诚复起于潮,十一月初五潜抵岳山。陈元光将军于出巡途中闻警,率轻骑讨之,因步兵后至,为贼将兰奉高所刃,竟以身殉。同时赴难者,尚有营将马仁等。陈将军终年五十五岁,百姓哀号,相与制服哭之。权葬于云霄之大峙原(原墓遗址犹存)。事闻于朝,随于次年,即先天元年(712年)诏增秩豹韬卫镇军赐谥,并于漳江畔之州治所在地为其建立祠庙。

  开元四年(716年)徙州治于李澳川(即今漳浦县城),诏立庙于治所之西建庙,名“陈将军祠”,俗称西庙,并追封为颍川侯,赐乐器、祭器,建威德,世祀之,坊以表之。

  乾元二年(759年)漳州府治又从漳浦县李澳川迁到龙溪县古县城桂林村(古县、半林),陈元光之孙漳州刺史陈酆为祭祀之便又在龙溪古县城再修一座“陈将军祠”, 二十七年后贞元二年(786年),漳州府治又再迁往龙溪县永宁乡唐化里(现在的漳州城),因龙溪古县城“陈将军祠”在漳州城南后来称“南庙”,南庙毁于南明永历六年(1652年)。

  迨贞元二年(786年),州治再迁龙溪(今芗城区),为祭祀之便,乃移陈将军墓葬于州治之北九龙里松洲之高坡山,迨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继于州治之城北又修一庙,俗称北庙。春秋响祀。自唐以来,除于州治所在地为其立庙崇奉外,历代又续有封赠。如五代封广济王;北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封忠应侯;南宋高宗绍兴十三年(1143年)追封开漳主圣王;绍兴十六年(1146年)又封灵著王;明初封昭烈侯。

  以此,漳民咸尊陈元光将军为开漳圣王。

本页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陈元光
    陈元光(657—711年),字廷炬,号龙湖。唐朝 河东道人[(一说河南光州人,今河南省潢川县。)。漳州首任刺史。他是闽台地区重要的民间信仰之一,被奉为开漳圣王。陈元光将军自未弱冠之年即随父率众南下,直至殉职,始终坚守在闽戍地,长达四十二年;治闽有方,开科选才,任用贤士,招抚流亡,烧荒屯垦,兴办学校,劝民读书。还在州内设36个堡,立行台于四境,作为军事绥靖和政治教人的据点。对山越人以招抚为主,德威并重,和亲通婚,娶山越女子为夫人。对叛唐的人施以武力,对愿归顺者,划地居住,自己管理自己,称“唐化里”,亦称“九龙里”。号称“蛮荒”之地的闽南,经济文化得到了迅速发展。 陈元光成为促进中原文化与闽越文化融合的奠基者。陈元光去世后,被后世尊奉为“开漳圣王”。祖父陈犊,字克耕,山西河东人,隋朝将领陈果仁之子。隋朝末年说服陈果仁以五万精兵降唐。唐高祖李渊平定天下,功拜玉钤卫翊府中郎将,封开国元勋济美嘉庆侯,原配卒,再娶淮南光州固始人隋朝中书令魏潜之女魏敬为妻,遂落籍光州固始,陈元光为陈犊与魏敬之孙。陈元光后历官岭 南行军总管,进中郎将,右鹰扬卫率府怀化大将军,兼领漳州刺史。因讨潮寇死事,赠临漳侯,谥忠毅。《潮州诗萃》收录其排律诗三首,后人编有《龙湖集》48首,《全唐诗》及外编录其7首。